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21 09:09防汛救灾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更是淬炼干部的“大熔炉”。各级组织部门要以汛为“考”,将干部考察识别触角延伸到防汛一线,聚焦政治素质、担当精神和工作能力等“考点”,考准考实干部的现实表现与履职成效。
在急难险重中察政治本色。面对汛情预警,是第一时间响应上级部署,还是拖延观望、消极等待;在洪水围困中,是优先保障群众转移,还是先考虑个人安危……每一次抉择、每一项行动,都检验着干部的政治本色。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将考察与督导遍访、重点走访、灾后回访相结合,注重听取领导评价、同事评议、群众口碑,从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组织党员群众灾后重建等方面,考察识别干部在防汛一线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
在攻坚克难中看担当底色。面对管涌漫堤等突发险情,要看是否敢于冲锋在前,以“我先上”的勇气带领群众抢险筑堤;面对工作疏漏或处置偏差,要看是否勇于担责认错,以“有过则改”的态度及时纠偏……这种在关键时刻的“敢”与“不敢”、“为”与“不为”,最能彰显干部的担当成色。各级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干部一线考察跟踪评价机制,采取跟进式核查、嵌入式了解、蹲点式调研、访谈式接触等方式,了解领导班子和干部在防汛救灾工作中责任落实、巡查排险、转移群众等方面的现实表现,采用科学的“胜任力”和“担当指数”评价体系,全面分析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真正把干部在防汛一线的担当作为情况甄别清楚。
在实绩实效中验工作成色。党员干部在防汛战场上作用发挥好不好,工作实不实,需要用实际成效说话。重点看是否细致严密做好防汛宣传、巡查检查、排险抢险等工作;是否能科学有效化解危机、防范化解风险;是否能以实际行动服务关爱群众、疏导群众心理、安抚群众情绪……各级组织部门要建立“战时台账”,深入低洼易涝点、高陡边坡、山塘水库等前沿阵地,了解干部面对险情灾情的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对冲锋在最险处、坚守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表现全程纪实,形成可追溯、可比较的档案,提升考察精准度。
通讯员:邱有昆 申时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