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15 16:48当盛夏的热浪席卷而来,昭通正以满城清凉与万种风情,吸引着数万名川渝黔游客纷至沓来。截至8月10日,昭通已接待游客533万人次,其中,8月4日游客峰值突破15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近六成。这座城市的魅力,藏在每一缕穿城的清风里、每一处动人的风景中、每一张舒展的笑颜间。
凉,是刻在基因里的底气
昭通的夏天,从不需要空调。昭通市区海拔1900多米,夏季平均气温20℃,清风穿城而过。傍晚,在望海楼公园里总能看到摇着蒲扇纳凉的人群;大山包的草甸上,即便是盛夏时节,日均12℃的凉意中还能邂逅云海漫过相对高差2500米的鸡公山大峡谷。云霭与悠闲的牛羊共舞,勾勒出一幅天然画卷。这份舒爽,是大自然馈赠的“天然空调”,让“避暑”二字有了最生动的诠释。
选择在此停留的旅人,是为了与每一寸风景对话。山川的壮阔与街巷的静谧,都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在这里,游客既邂逅了自然的诗意,也寻得了内心的安宁。
景,是一步一换的惊喜
从四川自贡出发,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经济实惠的绿皮火车,沿途皆是流动的风景:过了宜宾,向家坝水电站在金沙江畔巍然矗立;进入盐津境内,“中国最窄县城”沿关河而建,两岸青山夹峙,城市如带蜿蜒,成为地理爱好者的必游之地;到了豆沙关镇,悬崖间的秦五尺道与现代的铁路、高速公路形成“五道并行”的奇观,一眼望穿千年交通史,绝壁上的僰人悬棺更添神秘色彩;再往深处走,大关黄连河的47条瀑布在5平方公里内织就水雾仙境,大山包的日落则将牛栏江染成金色长河……自然与人文在此碰撞,随手一拍皆是“行走的明信片”。
一座城市的灵魂,往往藏在街头巷尾升腾的烟火气中。清晨,热气氤氲的早餐铺子;入夜,香气缭绕的小吃摊抚慰疲惫的身心,每一道美食都在诉说着生活的温度。选择驻足于此,正是为了品味这份最质朴的人间温情。
暖,是从“过客”到“家人”的改变
游客住得舒心、玩得尽心。昭通市场监管部门秉持“明码标价、质价相符”的原则,对酒店、民宿开展全覆盖检查。江山大酒店在客流增长50%的情况下仍保持原价经营,维也纳酒店严格遵守明码标价规定,让各地游客住得安心。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座城市的包容。在省耕国学文化公园举办的通俗歌手大赛上,旅居游客登台放声高歌;在望海楼公园的广场舞队伍里,游客跟着节奏翩翩起舞,还能获得意外惊喜;在夜间的篝火旁,游客的欢声笑语融成一片温暖的海洋。此外,志愿服务岗的贴心指引、古城亮化工程打造的美丽夜景、公园专门划分的舞蹈区域……昭通用无数细节告诉每一位游客:这里不只是旅途中的驿站,还是能让你卸下疲惫的“第二个家”。
活,是文化与烟火的交响
当灯笼在昭通古城的庭院剧场亮起,《壹根扁担》的沉浸式演出会将观众带回百年前的滇川商道,与“天顺祥”票号里的人物展开跨时空的对话;花灯剧《柯四先生》的演出现场,老戏迷跟着哼唱,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以让人欢笑、感叹的生活片段。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是让游客选择停留的最佳理由。陌生人的微笑,朋友的陪伴,家人的牵挂,这些细碎的光亮,编织成最温暖的生活图景。
傍晚时分的省耕山水夜市街,小肉串的滋滋声混合着冰粉的甜香交织弥漫。摊主熟稔地询问:“还是多放辣?”本地居民和游客坐在一起闲聊,这里没有刻意的商业化包装,只有最纯粹的市井烟火。正如游客所说:“左手撸串右手摇扇,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模样。”
从宜人的气候到丰富的景致,从规范的市场到包容的氛围,从鲜活的文化到浓郁的烟火气……昭通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从不把“避暑”当作单纯的生意,而是一场“请你来我家做客”的真诚邀约。
这个夏天,与其在热浪里煎熬,不如来昭通——感受这份清凉,体会这份温暖。然后,你就会明白,为何那么多人来了就再也不想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