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08-11 16:00关注
《中国旅游报》微信公众号头条报道《暑期去哪儿凉快?这些地方最热门→》点赞昭通清凉好生活,肯定昭通位列增长最快的避暑游城市前十。报道称,马蜂窝大数据显示,7月以来,各地“避暑”热度平均涨幅超过150%。云贵地区的小城表现抢眼,昭通、六盘水、毕节、安顺、曲靖、普洱、楚雄、锡林郭勒、定西、乌兰察布位列增长最快的避暑游城市前十。
当盛夏的热浪席卷城市,这座乌蒙山区的小城,正以一身清凉与万般风情,让数万川渝黔游客甘愿奔赴——截至8月10日,昭通已接待超533.01万人次,单日游客峰值破15万,省外访客占比近六成。答案,藏在每一缕穿城的清风、每一处动人的风景、每一张舒展的笑脸里。
Part.01
凉,是刻在基因里的底气
昭通的夏天,从不需要空调来定义。市区海拔1900多米,夏季平均气温稳稳停在20℃左右,清风穿城而过,傍晚的望海楼公园总有摇着蒲扇的人群;大山包的草甸上,即便是盛夏,日均12℃的凉意里还能撞见云海漫过2500米深的鸡公山大峡谷,与牛羊共舞成画。这里的舒爽,是大自然馈赠的“天然空调”,让“避暑”二字有了最直白的注解。
选择停留,
是为了与每一寸风景对话。
山川湖海的壮阔,街巷角落的静谧,
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在这里,我遇见了自然的诗意,也遇见了内心的宁静。
Part.02
景,是一步一换的惊喜
从自贡自驾半天,或选乘实惠的绿皮火车,一路都是流动的风景:过了宜宾,向家坝水电站的雄姿在金沙江畔铺展;进入盐津,“中国最窄县城”沿关河而生,两岸青山夹着一条城市带,成了地理爱好者的打卡地;到了豆沙关,悬崖间秦五尺道、铁路、高速“五道并行”,一眼能望穿千年交通史,悬在绝壁的僰人棺椁更添神秘;再往深处走,大关黄连河47条瀑布在5平方公里内织就水雾仙境,大山包的日落能把牛栏江染成金河……自然与人文在这里撞出的火花,随手一拍都是“行走的明信片”。
一座城市的灵魂,
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
热气腾腾的早餐铺,香气四溢的夜市,
每一口美食都是生活的慰藉。
我选择留下,只为在味蕾的盛宴中,
感受人间的温暖。
Part.03
暖,
是从“过客”到“家人”的蜕变
游客来得放心,才能住得舒心。市场监管部门带着“明码标价、质价相符”的标尺,对酒店民宿全覆盖检查,江山大酒店客流涨了50%仍坚持原价,维也纳酒店按门市价明码标价迎接“川渝大军”,让“住得安心”有了硬保障。
更动人的是那份包容。省耕国学文化公园的通俗歌手大赛上,旅居游客站上舞台放声唱;望海楼的广场舞里,外来客跟着节奏起舞还能拿奖;夜间火把节的火光中,滇川黔渝的笑声融成一片。志愿服务岗的路线指引、古城亮化后的夜景打卡、公园里专门划分的舞蹈区域……昭通用细节告诉游客:这里不只是落脚点,更是能卸下疲惫的“第二个家”。
Part.04
活,是文化与烟火的共舞
在昭通古城的庭院剧场,灯笼亮起时,《一根扁担》的沉浸式演出会把人拉回百年前的滇川商道,与“天顺祥”票号的灯火隔空对话;花灯剧《柯四先生》场场满座,老戏迷跟着哼调,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历史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成了能一起笑、一起叹的日常。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是选择停留的最深理由。
陌生人的微笑、朋友的陪、家人的牵挂,
这些细碎的光亮,编织成了生活的网。
我愿留在这里,守护这份平凡而珍贵的温情。
傍晚的省耕山水夜市街,小肉串的滋滋声混着冰粉的甜香,摊主熟稔地问“还是多放辣?”,邻里和游客挤在一块儿唠嗑,没有刻意的商业化包装,只有热热闹闹的生活气。就像网友说的:“左手撸串右手摇扇,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
从凉爽的气候到丰富的景致
从规范的市场到包容的氛围
从鲜活的文化到热辣的烟火……
昭通的魔力,
在于它从不把“避暑”当一笔生意,
而是当成一场
“请你来我家坐坐”的邀约。
这个夏天,
与其在热浪里煎熬,
不如来昭通——
接住这份清风,
拥抱这份温暖,
然后明白:
为什么那么多人来了,
就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