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民族报
2025-08-07 17:538月5日
《中国民族报》刊文
《将“铸牢”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田
——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的昭通实践系列报道之四》
聚焦近年来
昭通市促进全市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铸牢”深植青少年心中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青春力量
在少年先锋队激昂的《出旗曲》中,旗手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送队旗入场……5月30日,“牢记党的教导 争做强国少年”云南省昭通市2025年少先队集中入队示范仪式在昭阳区第八小学举行。在鲜艳的队旗之下,大队辅导员带领少先队员们右手握拳,庄严宣誓,坚定的誓言在校园上空回荡。
“昭通市以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昭通样板’为目标,促进全市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铸牢’深植青少年心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青春力量。”昭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戈昌武说。
思想铸魂、思政育人
让青少年成为民族团结进步践行者
5月30日,昭通市永善县民族小学举行“牢记党的教导,争做强国少年”文艺汇演,孩子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庆儿童节。当天,学校还举办了“畅想未来素养成果展”、游园活动等。
通过主题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等仪式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清明节祭奠英烈、听红军爷爷讲党史和革命故事、书香润校园经典诵读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开设芦笙、蜡染、葫芦丝、刺绣、科创等特色课程,不断提升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近年来,永善县民族小学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将“铸牢”教育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全过程、各方面。
永善县民族小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并多次获奖,图为学校科创小组学员(左一)为师生们展示无人机穿越障碍技能。
以“大思政”理念为引领,永善县民族小学构建学科思政体系,打造精品思政课,通过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教材建设等多维度推进,让思政课成为“铸牢”教育的前锋。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云南省“铸牢”教育示范学校,也是昭通市各族青少年交流实践基地。
走进昭通市大关县上高桥乡新民村暑假托管点,孩子们稚嫩的声音萦绕校园。教室里,昭通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干部正在讲述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孩子们脸上写满专注,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托管班开设了民族团结主题课、音体美课程、心理辅导、作业辅导、阅读等多门特色课程,采取‘托、管、教’相融合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多元的学习与活动体验,让留守孩子假期有人管、安全有保障、身心都健康。”新民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云辉说。
昭通市是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市,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至关重要。2023年以来,昭通市创新实践“12345”集中托管服务机制,将“铸牢”教育有机融入托管服务重点内容,在有效解决假期留守儿童照看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将“铸牢”种子播撒进各族青少年心田。
“铸牢”教育是昭通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昭通市结合青少年群体年龄、兴趣、心理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让各族青少年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借助昭通市红色文化、五尺道文化、朱提文化等资源,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的演讲、红色故事主题活动等方式,引领青少年成为民族团结进步践行者。
文体为媒、寓教于乐
推动“铸牢”教育入脑入心
“漫山遍野石榴红,昭通人民抖精神。幸福快车向前奔,筑梦圆梦新征程……”5月15日,昭通市文化艺术剧院的演员们来到昭阳区布嘎乡中学,开展“送文艺下乡”“送文艺进校园”活动,欢快的花灯歌舞拉开了“乌蒙石榴红·同心共筑梦”巡回演出的帷幕。
“巡回演出是我们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宣教的成功实践。”昭通市文化艺术剧院“铸牢”巡回演出队领队王瑞介绍,演出紧扣“铸牢”主线,既有展现各民族交融历史的花灯歌舞《民族团结 石榴花红》,也有讲述各族群众携手致富的小品《同心路》,更有振奋人心的歌伴舞《中华民族一家亲》等。
“舞台上的故事让我想起学校的日常:大家和谐共处,在学习上相互鼓励,在生活中彼此照顾。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瞬间,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校园的生动体现。”布嘎乡中学156班学生刘羽酌说。
“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是开展‘铸牢’教育的重要阵地。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堂深刻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思政课。”布嘎乡中学教师朱家兰说。
每天上午10点,是昭通市盐津县水田第二小学的同学们喜爱的大课间操时间。操场上,同学们手持功夫扇,认真地做起“功夫”课间操。通过无人机视角拍摄的课间操场景,恍如令人称奇的“影子神功”。
在大课间操时间,盐津县水田第二小学的学生们认真地做“功夫”课间操。
“这套‘功夫’课间操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就是希望让中国传统武术走进校园。”水田第二小学副校长、体育教师王琪说,传承发展好中国武术,增强孩子们的中华民族自豪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水田第二小学学生主要是易地搬迁户子女。为了让各族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党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齐部署、共推进。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任重而道远。”水田第二小学校长罗兵说,“今后,我们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要求,重视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以优秀带优秀,让学生人人能成才、个个都出彩。”
参观研学、结对交流
为青少年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溪洛渡水电站大坝建设不仅应用世界先进机械设备,采用世界先进技术与工艺,还应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精确温控技术等前沿科技,开创了中国300米级高拱坝建设运营数字化先河。”
7月15日,永善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共青团永善县委、溪洛渡水力发电厂联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示范小学,共同组织开展了“走进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主题活动。讲解员向学生们介绍了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历程及电站运行成就、发挥的综合效益。
“这座水电站书写着中国水电的传奇,凝聚着大国工匠的勇气、胆魄与精神,是祖国的骄傲,更是我们家乡的荣光!”永善县民族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垚淼说。
在结对交流活动中,雷波县学生深情宣讲了《我眼中的大国重器》,表演了舞蹈《唱支山歌给党听》;永善县代表则表演了歌舞《为苗岭喝彩》、歌曲《朋友干杯》和诗歌朗诵《祖国,一首唱不完的恋歌》等节目。各族青少年精心制作了明信片,互写寄语卡,共同了解大国重器。
近年来,昭通市紧扣“铸牢”主线,将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作为重要抓手,组织开展了“守护生命”促健康成长、“石榴花开·祥龙迎福”、“传承红色基因·向国旗敬礼”、青少年篮球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乌蒙石榴红,籽籽心向党。我们紧扣‘铸牢’主线,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扩面提质,引导青少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昭通市民宗局副局长杨蕾说。
来源:中国民族报 云南民族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