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01 11:04位于云南省东北门户、坐拥“万里长江第一港”的水富市,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滇中城市经济圈三大国家战略交汇的关键节点。水富港,作为金沙江流域物资翻坝转运的枢纽和云南省唯一可实现3000吨级船舶江海直达的深水良港,向东连接沿海经济中心,向西辐射南亚东南亚,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是云南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发展“三大经济”的核心引擎。
强作风、促发展,港口经济跑出“加速度”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水富市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与精准服务并重,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水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春介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带领全市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努力让实干成为干部身上最鲜明的特征。聚焦港口这个核心战略资源,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
作风转变引领水富港发展捷报频传——2025年上半年,水富港累计完成经营收入62672.4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6.94%;完成货物吞吐量416.33万吨,同比增长51.5%;集装箱作业量达29644标箱。尤为亮眼的是,6月单月货物吞吐量突破102.15万吨,刷新开港以来历史新高,充分展现了作风转变引领下的发展活力。
抓服务、提效能,枢纽能级实现新跃升
作风建设的成效,直接体现在港口运营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上。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港口生产运营提质增效,依托已建成的铁路进港专线和“铁路箱下水”优势,成功打通“一箱制”全程物流服务关键环节,“门到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过去协调环节可能要跑几天,现在水富市市委政府领导带着部门直接在码头现场办公,效率高多了!”昭通高投水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唐茂超深有感触。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水富市各级干部纷纷下沉一线,在码头前沿、项目工地、企业车间现场办公。他们紧盯“一箱制”落地、多式联运衔接、基础设施瓶颈等关键问题,现场协调、当场拍板,流程大幅精简。这股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新风,为港口发展扫清了障碍,注入了强劲动能。
“水富-重庆”“水富-武汉”等班轮航线稳定运营,“水富-九江-上海”等精品联运线路持续拓展,2024年完成航次222次,同比增长12.12%。货源结构持续优化,磷矿、煤炭、粮食、白糖等大宗货物占比稳步提升。作业效率不断刷新,集装箱船舶单船作业效率稳定在15TEU/h,散改集作业效率达12TEU/h,船舶靠离时间严格控制在8小时以内。
同时,支撑港口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快马加鞭。向家坝马延坡隧道改造工程提前34天高质量完工通车,车辆通行时间由8分钟锐减至3分钟,安全舒适性全面提升,有力支撑了库区2024年743万吨的货运量,成为服务经济民生的“黄金通道”。长胶廊道工程隧道开挖累计完成6.1公里,完成投资约4.2亿元,预计2025年底全线贯通,将极大提高翻坝货运吞吐量。针对向家坝大道和翻坝大桥承载压力大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加紧维修,全力保障港口集疏运生命线畅通。
谋长远、绘蓝图,擘画门户枢纽新篇章
展望“十五五”,水富市将锚定“云南长江物流门户、西南资源配置中心”战略目标,以实干促发展,推动港口经济再上新台阶。
水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雷表示:“围绕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和深入推进‘交通强市’建设要求,我们将着力提升水富集疏运水平,找准破题破局路径方法,不断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面对机遇与挑战,水富积极提升翻坝转运能力,优化航道与集疏运体系,加快智慧港口建设,进一步巩固水富港在长江上游的枢纽地位。同时,创新服务模式,深化与长江沿线港口及国际通道合作,推广“一单制”“一箱制”等高效物流模式,让多式联运更顺畅、物流成本更低。
为了打造绿色高效的临港经济示范区,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培育特色产业,实现港口、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水富正以开放为突破口:全力争取口岸开放,积极申报国家一类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融入国家口岸发展规划;同时深化区域合作,共建“长江上游物流共同体”,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临港产业拓展更广阔空间。
以作风建设为帆,以实干担当为桨。水富市委将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领全市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干事创业,持续支持服务水富港“通江达海”绿色智慧枢纽建设,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贡献水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