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17 11:33从2000年起,代富文就把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50岁孤寡老人雷云昌接到自己家里同吃同住,并悉心照顾雷云昌,25年间,代富文默默奉献、不图回报,用善良和爱心谱写着世间最美丽的诗篇。代富文曾获得“云南好人”等荣誉。
家境贫寒,不忘乐于助人
20多年前,代富文家并不富裕,家中长辈年事已高,子女尚在幼年,代富文靠种地和养羊来维持家庭开销。但他乐善好施,总爱帮助别人,在村里有口皆碑。
雷云昌是代富文多年的邻居,年轻时患了一场大病,让他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离世后,他孤苦伶仃,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找不到致富门路,经济上十分拮据,生活更无保障。作为一墙之隔的邻居,代富文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雷云昌。
代富文常常到雷云昌家,耐心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陪他聊家常。除了时常送去大米、面粉、新鲜蔬菜等生活物资,代富文还常常帮雷云昌打扫房间、做饭等。在代富文日复一日的关爱下,雷云昌那黯淡的脸上,终于渐渐有了笑容,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乐于助人,尽显人间大爱
2000年,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经历了一场“暴风雨”,雷云昌所住的土房倒塌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能力去重新修建房屋,眼看就要成为无家可归的人。看着雷云昌那孤苦伶仃、不知所措的样子,内心百感交集的代富文便和妻子商量:虽然自己家也不宽裕,但灾难无情人有情,一定要帮助他渡过难关。征得妻子同意,代富文毅然将雷云昌接到自己家里,并把他当作亲人一般精心照料。
由于代富文家中经济收入不高,加之已有两个老人需要赡养,两个孩子也将相继入学,雷云昌因为“不好意思”产生了离开的念头。“您安心住着,多双筷子的事,钱的事不用您担心,我去挣!”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也消除雷云昌的顾虑,代富文决定外出务工,他去过煤矿、进过工厂,再苦再累的活都不怕。看到代富文的坚持,妻子刘天琼受到影响,悉心照顾家中老小的生活起居,将雷云昌的日常生活和看病就医安排得妥帖得当,和丈夫一起给了雷云昌一个温暖的家。
25年过去了,雷云昌也不再提出离开,而是尽己所能地帮助照看孩子,做做简单的家务。由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家人”的日子平淡而顺利。如今,雷云昌老人已经70多岁,他常常和别人念叨:“如果没有富文一家的精心照顾,不敢想象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世界上,已经没有我这个人了。”
积善之家,美德代代相传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怀以及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代富文一家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一家人住进了崭新的楼房。代富文的儿子现已成家立业,在养殖场有了稳定的工作,还育有一儿一女,生活幸福美满。女儿也顺利大学毕业,在福建厦门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每逢春节,这个大家庭格外热闹。雷云昌老人作为家庭的重要一员,满脸笑意地给代友兴的两个孩子发压岁钱,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一家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代富文助人为乐、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也在后辈身上得到传承。代富文的儿子表示,小时候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照顾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但是长大懂事后觉得父亲很无私,自己跟雷爷爷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感情也很深,等到父亲年迈,他也会像父亲一样,尽心尽力照顾雷爷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20多年来,代富文用最朴素的行动注解了“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图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助人为乐、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成为十里八乡人人称赞的道德楷模。
记者:彭晓雨 通讯员 邱家鹿 文/图
片头片尾合成: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