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2025-07-24 09:50创新打造“水富新材料工”劳务品牌
昭通水富:擦亮“家门口”就业新名片
近年来,位于“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的昭通市水富市,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平台,以新能源产业为引擎,全力驱动区域转型发展。当地创新打造“水富新材料工”劳务品牌,构建起“产业集群+技能培训+权益保障”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产业升级与群众增收互促共进的新路径。
产业集群崛起 劳务品牌应运而生
作为云南省27个经济开发区之一,水富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先后引进14家龙头企业,形成覆盖正负极材料、电芯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该园区被列为省级十大新能源电池材料特色园区,其新能源电池集群于2023年获评“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
“我们锚定千亿级园区目标,先后与14家企业签约新能源电池及配套项目17个,在谈项目超20个。”水富经开区某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介绍。
为匹配产业快速发展需求,水富市于2023年成立国有企业,打造“幸福里”产业工人社区,同步启动“水富新材料工”劳务品牌建设。截至目前,该品牌已直接带动就业2352人,工人月平均工资达5500元,一线技术工人最高月薪可达1万余元。
三业联动机制 构建就业新生态
劳务品牌的生命力源于“产业—企业—就业”的深度联动。在就业对接方面,水富经开区某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动态岗位信息库,2025年通过5场现场招聘会、6场“直播带岗”活动,累计发布岗位868个,帮助410名求职者实现就业。
“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非常辛苦,收入也不稳定,现在每月工资能拿到1万元左右,还能照顾到家庭。”车间主管刘永富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这位曾经的建筑工人,通过“水富新材料工”培养机制,掌握了叉车操作、行车指挥、人员管理等多项技能,从普通炉前工逐步成长为车间主管,实现了技能和收入的双重提升。
工人们高度认可的还有完善的权益保障体系:所有从业人员均规范参加社会保险,部分企业还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工资发放严格执行“月结月清”制度。“我们的品牌优势在于规范管理、较高收入和健全的培养体系,让工人安心、企业放心。”水富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链条培育 打造专业人才矩阵
在人才培养端,水富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通过落实《企业引才育才激励办法》,已引进博士30人、硕士49人,其中国家级人才6人、省级人才7人。针对产业需求,水富市一方面依托人社部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自主培训和技能评价资质,有效提升区域人力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作为硕士毕业生,我深刻感受到水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关心和重视。”云南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张玲珺表示,工作两年来,她参与了多项技术研发,并计划申报“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同时,她还担任“水富新材料工”劳务品牌代言人,获得了很多学习和锻炼机会。此外,政校合作为品牌注入了新活力,与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展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吸引更多青年加入“水富新材料工”队伍。
品牌化运营 赋能高质量发展
“劳务品牌不仅是‘人岗匹配’,更要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水富市人社局副局长雷小叶强调。她透露,下一步将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和劳务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据了解,水富市正积极探索“产业需求—技能培训—就业供给”闭环模式,预计到2025年底,园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将突破20亿元,带动就业超3000人。
作为长江畔的交通枢纽,在水富这片热土上,2352名“水富新材料工”正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价值跃升的见证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