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网
2025-07-24 09:37今年以来,云南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抓好冬春、夏季农业生产,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不断巩固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势头,为实现全年农业经济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3.02亿元,同比增长2.8%,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压实责任持续巩固提升粮油产能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今年以来,云南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上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267.03万吨,比上年增产2.96万吨,增长1.1%,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为云南夏粮丰收筑牢基础。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部下达我省的2025年粮油生产底线目标,云南压实责任、层层分解目标,及时将粮食、大豆、油料生产底线目标下达各州(市)政府,并组派生产服务指导组层层压实任务。
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为我省粮食总产量再上新台阶夯基垒台。2023年单产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今年,云南印发工作方案,持续推动创建35个国家级和省级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推进县(市、区)、18个省级水稻单产提升乡镇,推进粮油单产提升。目前2个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县单产提升明显。推广旱地优质稻播种40.25万亩、粮烟协同30.02万亩,不断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为持续巩固粮油生产基础,我省遴选发布2025年度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50个、主推技术65项,向农业农村部遴选推荐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各10项。建成高标准农田66.54万亩,其中新建61万亩、改造提升5.54万亩。受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10.84万台(套)、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机具9132台(套),惠及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10.1万户。
链上发力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云南持续壮大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抓深抓实6项重点工作,推动“1+10+3”农业重点产业提质增效。
上半年,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量质齐增。“绿色云品”加快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做优做强,“云系”经济作物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全省蔬菜产量1563.87万吨、同比增长4.5%,水果产量573.96万吨、同比增长5.2%,茶叶产量31.00万吨、同比增长5.1%,咖啡产量4.35万吨、同比增长14.8%,中药材产量15.6万吨、同比增长11.4%。
特色产业生产态势良好得益于云南不断补短板强优势,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
顶层部署方面,省农业农村厅研究起草了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及花卉、咖啡2个产业三年行动,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待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审。同时,充实完善重点产业15个工作组、17个专家组。
种养方面,大力发展种养设施化,兑付2023年度设施农业投资奖补资金2869.26万元、贷款贴息补助596.75万元,在20个县(市、区)开展水果、蔬菜等生产设施提升改造,设施小浆果面积达22万亩、产量25万吨。
加工方面,印发《云南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创建普洱茶国家级产业集群和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农业产业强镇,2024/2025榨季全省产糖241.88万吨、增幅19.03%,是我省增产最大的年份,平均产糖率13.39%、居于全国蔗糖产区之首。
产业发展基础方面,加快完善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股权投资基金运营管理政策体系,遴选拟投资子基金/项目93个。推进15个新增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库)认定,元谋县、景洪市荣获国家级制种大县(市)奖励;开展省级种业基地和农作物品种推广后补助申报,创建20个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新认证绿色有机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1091个。
今年上半年,云南守住了农业基本盘,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下半年,我省将聚焦短板弱项发力,重点抓好全面完成全年粮油任务、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挖掘农业投资潜力、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等工作,努力向农业强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