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18 15:27清晨9点,昭通市大关县职业技能培训现场的叉车训练场传来引擎低鸣声。32岁的天星镇村民刘清浪握紧操作杆,叉车平稳托起模拟货物,在划定路线上精准穿梭。“现在考了叉车证,我的工价都比别人高!”他额头的汗珠映着朝阳,笑容里满是踏实。
这是大关县人社局2025年职业技能培训现场的生动一幕。截至7月16日,全县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24期,1076名劳动力捧起“技能饭碗”,其中518名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通过精准培训实现从劳力型向技能型就业的转变,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
叉车班里的“就业密码”
“转向要稳,注意观察后视镜!”教练普师傅的声音在训练场回荡。瞄准当前物流、制造业发展需求,叉车操作培训今年密集开班18期,861名学员在这里掌握“一技之长”。“我们紧跟发展需求,对学员系统培训、严格考核,提升参训人员的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对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精准“滴灌”,为稳住就业基本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群众持续增收提供技能支撑。”县人社局就业培训负责人介绍。像刘清浪这样拿到叉车(N1)操作证的学员已有8人,手握“金钥匙”,就业路更宽。
直播间里的“山货情缘”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大关翠华茶,泡出来满屋清香……”天星镇的小周正在学习直播带货,镜头前的腊肉、竹笋摆放整齐。通过2期网络创业培训,45名学员化身“新农人主播”,用手机架起山货出村的“高速路”。“以前这些好东西在本地值不了钱,现在直播带货,大关特色农产品有了新出路!”小周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直播知识点,字里行间都是对未来的希望。
康养课堂的“夕阳新生”
“按摩时要找准穴位,力度由轻到重……”在寿山镇甘海村联合活动室,41名学员正跟着按摩培训老师学习保健按摩手法。聚焦养老服务需求,大关县开设康养护理培训2期,83名学员系统掌握老年照护、康复理疗技能。“现在不仅政府在为老年人开展养老服务,镇上都建了养老院,经济好了,各家各户也注重养老服务,我可以一边照顾家里人一边挣钱。”木杆镇学员田大姐的话道出了“银发经济”的新机遇。
田间地头的“科技密码”
“蔬菜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这是生物农药的使用配比表……”在玉碗镇的蔬菜地,农业专家手把手教农户科学种植。针对本地产业特色,大关县开展蔬菜种植及加工专项培训,38名学员带回“土专家”的“锦囊妙计”。“专家教的科学种植方法和简易加工技术真管用!今年菜地的病虫害少了,产量一定更高了。”种植户老邓望着地里挺拔碧绿的蔬菜,眼里满是期待。
“培训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大关县人社局局长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电工、家政服务等市场急需工种,优化培训项目,提升培训质效,让更多劳动力手握“技能金钥匙”,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闯出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