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风雨中见担当 ——威信特大暴雨灾害集中避险转移工作侧记

 2025-07-13 09: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大娘,大水来了!快起来,我背您去安全的地方!”7月9日凌晨2时,威信县扎西镇石龙社区新房子居民小组组长冯宗禹的呼喊声穿透雨幕。他蹚着水挨家挨户地敲门,将睡梦中的群众一一护送至安全地带。这一夜,无数像冯宗禹这样的身影,在暴雨中为群众撑起“安全伞”。

7月8日夜间至9日凌晨,威信县遭遇大范围暴雨袭击,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254.4毫米,形势严峻。面对严峻汛情,威信县严格落实“1262”预警叫应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汛”为令,在风雨中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全力守护群众安全。

闻“汛”而动
组建快速响应先锋队

灾情就是命令。威信县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指挥启动县级防汛一级应急响应,派出35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下沉一线,参加防汛救灾和汛后清理各项工作,指导31个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集中办公并开展灾害气象会商。县委组织部迅速发布防汛救灾倡议书,6000余名党员干部闻令即动,全员下沉一线。143支党员先锋队顶着瓢泼大雨奔赴河道堤坝、山塘水库、低洼易涝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

“请各乡镇、各村(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全力做好防汛巡查工作,重点排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病人、残疾人等群体,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县级防汛指挥中心作出周密部署。

向险而行
当好抢险救灾主心骨

“咚咚咚、咚咚咚,老乡们,现在雨势较大,大家赶紧起床做好紧急转移准备!”凌晨,一阵阵敲锣声叫醒双河的群众。

“当前雨势较大,请石龙社区迅速把行动不便的群众转移到安置点!”扎西镇石龙社区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将行动不便的老人转移至安置点。

9日凌晨,各乡镇雨势逐渐变大,2200余名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通过应急广播、“大喇叭”和敲门入户等方式叫醒群众,开展“敲门”“搬床”行动2.9万余次,紧急转移群众1071户3652人,集中避险转移受灾群众582人。

“请大家6时全部到单位集合,带好锄头、铲子等工具,集中参与道路保通和沿街商户的清淤工作。”9日上午6时左右,3500余名县直部门党员干部全部下沉联系村(社区)、网格责任区参加抢险救灾,截至9日下午1时,县城受灾主干道全部抢通。

排险除险、敲门示警、转移安置、清淤除障、核查灾情、安抚群众、清洁卫生……防汛抢险救灾现场处处是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处处彰显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担当。

一线坚守
筑牢防汛安全“生命线”

9日凌晨4时,罗布镇簸箕村党总支书记程烨带领村干部王邦柏到猴子坪村民小组转移群众时发现范后良户仅有2名70多岁的老人在家,程烨与王邦柏采取接力方式将2名老人背至安全地点安置。

凌晨5时,扎西镇小坝村水位上涨,山洪来势汹汹,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小坝村党总支书记杨冰迅速带队开展“拉网式”排查。在转移群众过程中,杨冰蹚着泥水将1名79岁的老人背至1公里外的救援车辆处后,再次返回洪水中背出1名只有头部露出水面的77岁的受困老人。小坝村118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下午3时,水田镇龙洞村党总支书记郭政带队前往安全隐患较大的堰沟、花秋、河边等村民小组转移群众,将93岁的周祖全背行2公里至安全地点,9户19人处于安全隐患较大区域的群众成功转移避险。

“我们虽然也受灾了,但是还有更需要我们的地方,请大家带好装备,我们去支援受灾更严重的地方。”汛情发生后,威信县蓝天幼儿园党支部书记黄云芳带领14名支部党员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自费购买400余枚鸡蛋、200斤土豆、5件矿泉水、5件牛奶,到受灾严重区域分发给因救灾还未进食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一

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关键时刻和危难关头,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坚守与担当筑起安全屏障。

目前,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仍在紧张有序地开展隐患排查、清淤除障、查灾核灾等各项工作。


通讯员:威组宣

一审:刘静涛  一校:威组宣  二审:王朝飞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刘静涛  一校:威组宣  二审:王朝飞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