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昭通印象|朱提江畔书声琅琅 ——记“全国文明校园”鲁甸县第四小学

 2025-07-10 17:0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古筝教室里,《云水禅心》的悠扬乐声如清澈溪流般流淌,师生指尖抚动琴弦,雅韵流转间悄然传递着沉静的文明气质……在乌蒙山怀抱中、朱提江畔,鲁甸县第四小学(以下简称“鲁甸四小”)这所承载着2700个稚嫩梦想的校园,近期荣获了一项沉甸甸的国家级荣誉——“全国文明校园”。

走进鲁甸四小校园,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校训“崇德尚文”四字庄重醒目,标语、图片皆精心设计,“新时代好少年”风采墙旁,月季花正盛放,文明之美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二(9)班的马瑞琪正神采飞扬地分享《春天的舞会》故事:“兔子美美挎着花篮,和小白兔们在草坪上跳舞……”她的声音清亮,仿佛带着阳光和青草的缕缕清香。

近年来,鲁甸四小以其深厚的育人底蕴和卓越的文明创建实践,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根、特色为翼、阅读为主、书法为辅、以“劳”促全的办学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文明校园创建中,鲁甸四小立足实际打造特色亮点,以“课程融合,思政铸魂”为核心,将文明礼仪、道德规范融入学科教学与主题班会,开设《崇文苑——习惯养成篇》校本课程,推动文明教育入脑入心;依托“文化浸润,环境育人”,精心布置“新时代好少年”风采墙、文化长廊与阅读角,让诚信自律成为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文化风景;通过“品牌活动,实践养成”培育少先队监督员队伍,鼓励学生自主监督校园文明,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系列举措让文明理念扎根师生日常,成为校园文明建设的鲜明特色。

校园里每一处精心打造的环境,都是无声的育人课堂。鲁甸四小现任校长邵聪萍说:“文化是滋养文明的土壤,实践是锤炼品格的熔炉。”漫步校园,德育标语与花草绿树相映成趣,学生风采墙旁鲜花绽放,阅览角里学生专注阅读……诚信、自律成为校园里可触可感的风景。

阅读特色课老师孔春兰说:“我们每周开设一节阅读特色课,让孩子们打开书本,就是为他们打开一扇看见世界的窗户。”教室里,学生围绕《崇文苑——习惯养成篇》校本教材展开热烈讨论,这些根植于鲁甸本土的内容,让文明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课堂之外,文明在行动中落地生根。放眼操场,足球队的小将们迎着夏日微风有序训练;书法教室里墨香四溢,孩子们屏气凝神,认真书写每一个汉字;劳动实践园中,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侍弄着青苗……四(2)班语文老师李静道出其中深意:“我们通过课程融合实现思政铸魂,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学科教学的每一寸土壤。”

文明从来不是外在强加的规训。五(6)班夏昱铭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校园的小主人,认真听讲是文明,爱护花草也是文明。”三(2)班卯明轩则说得更加生动:“我们要做传播温暖的使者,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学生们从被动的规则遵循者,逐渐成长为文明校园的共建者和守护者,整个校园洋溢着“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蓬勃生命力。

“教师是行走的文明标杆,课程是培育文明的沃土。”谈及“全国文明校园”这一殊荣时,邵聪萍说,“这份荣誉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更意味着一份持久的责任”。她深知,“全国文明校园”绝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面对未来,鲁甸四小的蓝图清晰而明确——深耕“文明素养”课程体系,打造“文明环境”特色品牌,推动精细化管理与文化浸润再上新台阶;同时积极拓展文明实践平台,主动分享成功经验,让鲁甸的校园文明星火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一所校园的文明高度,丈量着教育的深度与育人的温度。鲁甸四小如同一棵顽强生长的大树,以“崇德尚文”为干,以“五育并举”为枝,让文明之花在乌蒙山麓绽放出夺目光彩。它默默地诉说着:纵使生于微末,只要精神的沃土足够丰饶,文明的种子就一定能突破各种阻碍,最终长成一片繁茂的森林。

当夕阳为牛栏江披上金色外衣,不远处,几个学生正坐在石阶上写生,画笔勾勒着山影与校舍的轮廓,也悄然描绘着他们心中文明高地的模样。


记者:唐龙泉飞   刘兴刚


一审:张广玉  一校:刘兴刚  二审:郭 倩
二校:王文富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张广玉  一校:刘兴刚  二审:郭 倩
二校:王文富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昭通印象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