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从“看不见”到“视界新生” ——中组部医疗帮扶队助力彝良县人民医院眼科从无到有

 2025-07-10 16:52  来源:昭通新闻网

“请5号患者到眼科专家门诊室就诊。”近日,笔者走进彝良县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候诊区,只见众多患者早已等候在诊室门口。

2024年2月,作为中组部“组团式”医疗帮扶队成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冯竞仰从上海来到彝良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

冯竞仰初到彝良时,彝良县人民医院眼科尚未独立建科,仅是五官口腔科的一个下属科室。当时,眼科专科人才匮乏,设备也不齐全。冯竞仰迅速带领团队启动眼科独立建科工作,引入先进设备,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全面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经过前期调研,冯竞仰发现本地眼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部分患者常常忽视眼部出现的异常情况,直至双眼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才到医院就诊。为此,他以“一老一小”眼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引入上海先进诊疗技术,开展校园视力筛查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彝良县人民医院眼科引进国际先进眼底病手术设备——玻切超乳一体机后,便收治了一位复杂眼底病患者。该患者右眼视力下降近1个月,经诊断为右眼视网膜脱离。这是一种致盲性眼病,如果不及时手术将引起失明。

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冯竞仰带领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玻璃体切割+重水下视网膜复位+视网膜光凝+气体填充术”。这是彝良县首次开展眼科高难度四级手术——玻切手术。术后,患者视网膜复位良好,视力提升至0.5。

“我的眼睛模糊不清很长时间了,起初没在意。听说县人民医院来了专家,我便前来就诊。以前,这种情况得去上级医院做手术,现在不出县就可以把手术做了,太感谢冯医生了!”患者陈会雨说道。

此前,彝良县眼底病诊疗能力薄弱,许多患者不得不到外地求医。为改变这一现状,冯竞仰与上海市一眼科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引入先进技术,推进基层医院“眼底病规范化诊疗中心”的建设。目前,彝良县人民医院参照上海标准,落地“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中心”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平台”,有效填补了本地技术空白。

“‘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中心’采用规范、高效的日间诊疗流程,患者上午就诊、下午注药,一次来院即可完成检查、诊断及手术治疗,在提高诊疗效率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彝良县人民医院眼科护士长俞加勤介绍道。

“刚接触新设备时,我紧张极了,手一直在抖,冯医生反复带我们模拟操练,现在大家配合得很默契。”彝良县人民医院眼科住院医师李小琴说道。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助力当地医生成长是“组团式”医疗帮扶的核心要义。冯竞仰为每位医生制定成长计划,助其找准最擅长的领域,让人人都成为行家里手。​

“看着本地医生能独当一面,眼科从独立建科到成长为守护光明的堡垒,这颗跨越千里种下的‘种子’,已抽出葱郁的‘繁枝’。”一年半帮扶期将满,作为这一变革的见证者与推动者,冯竞仰深有感触地说。


通讯员:杨 桦 文/图

一审:范 云  一校:杨 桦  二审:王朝飞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范 云  一校:杨 桦  二审:王朝飞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