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5-24 15:28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决定,授予云南省的杨绍兴等60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昭通舍肾救妻的周庆和等239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云南省8人)。
在巧家县东坪镇新街社区,流传着一段令人动容的爱情佳话,它宛如一曲激昂深沉的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了至爱与担当的旋律。故事的主人公周庆和,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丈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相濡以沫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责任,于平凡生活中铸就了一座道德的灯塔。
1982年周庆和出生在这片质朴的土地。1999年,命运的红线将他与朱荣芬紧紧相连。当时,二人同在异乡打工,相似的经历与处境,让两颗心越靠越近。他们在建筑工地挥洒汗水,用粗糙的双手搬起砖石,见证着为未来打拼的决心;在学校门口经营小吃店,在烟火缭绕中为学子送上温暖的餐食,收获着生活点滴的幸福;后来经营童装店,看着可爱的童装,仿佛预见了未来生活的五彩斑斓。日子平淡温馨,一家三口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幸福如春日繁花般灿烂芬芳。
然而,命运的风暴总是突如其来。2017年5月的一天,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朱荣芬被诊断出肾衰竭晚期,瞬间击碎了他们平静美好的生活。医生沉重地告知:此病靠透析只能短暂维系生命,根治的唯一希望是换肾,可肾源难寻,且手术成功率极低。那一刻,周庆和感觉世界仿佛崩塌,但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挺直脊梁与命运展开殊死搏斗。此后,周庆和一边努力赚钱,一边陪伴妻子踏上漫长的求医之路。昆明、成都…… 多地医院都留下了他们匆匆的脚步。
在妻子透析的四年里,周庆和满心都是心疼。每次透析,妻子都要承受血压升高带来的眩晕、呼吸困难的窒息感以及恶心呕吐的折磨,身体日渐消瘦,曾经红润的脸庞变得苍白如纸。四年前,周庆和就坚定地提出自己去配型,要把肾移植给妻子,却遭到妻子的坚决反对。她心疼丈夫,担心他失去一个肾后无法干重活,往后生活难以为继,心理压力巨大,又怎忍心让丈夫承受风险与痛苦?但周庆和心意已决,妻子是他生命的全部,没了妻子,生活便失去了意义。
2021年,朱荣芬的病情急剧恶化。周庆和瞒着妻子,偷偷到医院抽取血样配型。他明白,非血缘关系人群肾移植配型成功的概率仅有万分之一,但他不愿放弃,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要紧紧抓住。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了这对苦难的夫妻。
2021年11月,医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配型成功!
那一刻,周庆和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消息如冬日暖阳,穿透阴霾,给濒临绝望的家庭带来了重生的希望。2022年3月7日,在四川省华西医院,周庆和怀着坚定的信念,从容走上手术台。他知道,这一刀,是妻子生命的转折点,他要用自己的肾脏,为妻子重注生命的活力。手术台上,无影灯散发着清冷的光芒,医生们全神贯注地操作,每一个动作都关乎两条生命的未来。然而,命运似乎还想考验这对夫妻。朱荣芬第一次手术后出现排异反应,情况危急。第二天,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周庆和在手术室外心急如焚,每分每秒的等待都如一个世纪般漫长。幸运的是,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排异反应逐渐减轻,那颗来自丈夫的肾脏,在朱荣芬体内逐渐开始发挥功能,她的病情一天天好转。
治疗期间,周庆和不仅是妻子生命的守护者,更是她心灵的慰藉者。他时刻鼓励妻子以阳光的心态战胜病魔:“我们一定能挺过去,未来还有美好日子等着我们。” 为给妻子打气,也为给同样身处困境的病友带来希望,周庆和与妻子将治病过程分享到网上。他们的故事如星星之火,迅速在网络蔓延,收获了众多网友的鼓励与支持。
如今,周庆和夫妇走出了阴霾,重新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轨迹。他们的生活依旧平凡,却充满了幸福的滋味。周庆和的事迹,宛如一道光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2023年,周庆和荣登“中国好人榜”。
周庆和舍肾救妻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有一种爱,能够跨越生死、战胜重重困难。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与挫折时,用爱披荆斩棘,克服一切难关。因为,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能创造奇迹,让生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记者 莫娟 文/图 通讯员 李仁念/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