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艺韵匠心·筑梦未来” 昭通学院2025届工艺美术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开展

 2025-05-22 20:4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又是一年大学生毕业季。这段时间,昭通学院2025届工艺美术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在昭通市博物馆一楼展厅展出。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学生的心血、才华与梦想,呈现了一场视觉文化盛宴。

此次展览以“艺韵匠心·筑梦未来”为主题,共展出600多件作品,内容涵盖陶瓷、纤维、雕刻、琉璃等多种表现形式。一件件精美的设计作品让人目不暇接,展厅一角的云南方言甲马版画吸引了市民邓家美的目光,在设计学生的帮助下,她体验了甲马拓印。“感觉触摸到了一个传统的东西,又能和现在生活情趣结合在一起。这些学生很有创意,把所学的东西和生活结合得很紧密,把传统的甲马和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些元素结合得很好。”

“用云南的方言与云南特有的甲马结合,做出这些作品。本意就是宣传我们云南本土的东西,让甲马的艺术和云南方言形象化,借此来宣传云南文化。”昭通学院艺术学院2025届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段李杰说起创作的初衷。“看到这么多人喜欢,对自己设计的作品未来还是比较憧憬的。”

“每个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并制作一套作品。这是昭通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的第6次毕业设计展览,前5次都是在校内举行,主要面向学院师生,社会认知度不高。”昭通学院艺术学院设计教研室主任夏坤说,为了检验学生们的毕业设计成果能否得到社会认可,让他们今后创作的作品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因此将毕业展搬到昭通市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工艺美术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最终的实用性、艺术价值将通过受众是否喜欢来检验。展览对他们的就业非常有帮助,通过展览他们能明确设计制作的作品能不能贴合社会,有没有人喜欢,社会的需求是什么样,今后的艺术创作性需要往哪一个方向走,就非常明确了。”

展览不仅是学生们专业技艺的精彩呈现,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对话。苹果文创将地方特色农产品与艺术创意巧妙融合;以少数民族图腾为元素的陶绘革新,为传统元素注入新的活力;将云南扎染、彝绣、瓦猫等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打造出兼具文化内核与时尚表达的服装、家居及文创作品;以长征主题木雕、人文主题浮雕等形式追溯红色基因,充分彰显了昭通本土历史人文风情。

自小在昭通长大的李栓耳濡目染罗炳辉、龙云等名人的故事,心中萌生了将他们的故事创作出来的想法:“这些名人的事迹值得我们去传颂,值得让更多的人看见,我就创作了这一系列的浮雕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作品看到他们的样子,感受到他们的精神。”

很喜欢吃昭通苹果,就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从昆明来到昭通学院读书的学生周敏把对昭通苹果的喜爱融入作品中,她把昭通苹果设计成一个小女孩的形象,让她更加生动、积极、乐观。此外,杯子、扇子、帆布包、扑克牌都是融入了苹果的元素。

平时喜欢栽花养花的陶惟把云南的花卉元素与山东淄博的琉璃工艺结合起来,“琉璃工艺能使云南花卉实现“永生”,琉璃技艺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传承与创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觉得这些工艺作品太精湛了,真的是了不起。”作品展览期间,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大家被现场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感染,不停驻足欣赏,打卡拍照。游客周系林跟着旅游团来到昭通市博物馆参观,他表示“进来的时候想看看历史的展品,没想到还能看到那么多饱眼福的东西,感到很高兴、很惊讶、很激动,中国的这些传统工艺后继有人。”

此次展览是昭通学院艺术学院与昭通市博物馆开展的首次校馆合作创新实践,也是高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机构的联动迈出突破性步伐的生动体现。昭通学院艺术学院设计教研室主任夏坤说,“展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创作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构建了‘艺术创作一社会服务一成果转化’的立体化实践场景,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鲜活样本,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地域文化创新的助推器。”

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市民可以前来参观,感受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


记者:苏燕   杨芳   安德立


一审:陈忠华  一校:苏 燕  二审:郭 倩
二校:杨 杰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陈忠华  一校:苏 燕  二审:郭 倩
二校:杨 杰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