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阅读昭通·对话丨陈正彪:故乡是梦底家山,亦是出发和归宿

 2025-04-27 16:48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人物简介

陈正彪,巧家县作家协会主席、巧家名家、昭通市作家协会理事、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工作之余,致力于文学、国画创作及地方历史文化梳理,有诗文绘画作品发表于《良友》《作文》《边疆文学》《滇池》等刊物,多篇诗文被收录进各种文集。与人合著有《神奇的药山》《披今历古话蒙姑》《药山》等书籍。


记者:陈老师,对于一个骨子里刻写着文字的写作者来说,您对故乡巧家的记忆是什么样的?

陈正彪:就写作来说,故乡是创作的起点和底色。我和故乡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两者是血水相融的,我是故乡的一部分,心底藏着故乡的天地万物,那里有高天流云、大美江山,有花香鸟语、手足同胞,有时序更替、发展变迁。故乡不仅是梦底家山,更是我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记者:多年前的一本书、一个人、一件事对您现在的阅读、写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陈正彪:虽然我出生在一个高寒、偏僻的山村,但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受到文化的启蒙和感受阅读的快乐。我的父亲特别重视文化,也敬畏文化、文明的载体——书籍,不允许任何人随便扔弃有字的纸片。大哥中断了学业,16岁就进县城参加工作,每次回家都会带回一些文学、绘画类的书籍,比如《水浒传》《西游记》《古代白话小说选》……我每天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干完农活后在火塘边翻书、读书,精彩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吸引着我去翻阅那些书。没有最初的阅读体验,就没有后来的写作,多年来,阅读、写作就成了我生活、生命的一部分。

记者:说起巧家,不得不提《神史》以及作者孙世祥,这本书、这个人对于一个地方的文化建构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陈正彪:孙世祥和他的作品完成了特定时期的独特叙事。孙世祥及《神史》都是不可复制的。《神史》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主人公孙天主短暂的一生成就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高蹈人格。这部书对于巧家的当下及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从文化及精神层面启示读者,认识并热爱脚下的土地,以赤诚之心砥砺前行,以勇气和毅力去创造自我、完善自我,以己之才竭力服务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记者:当下,我们面对的诱惑太多,往往猝不及防就陷落,您对于读者、网友有什么告诫?

陈正彪: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短信息、短视频,我们一不小心就迷失了。人生有限,时间可贵,建议多阅读纸质版经典好书,在缕缕书香里积淀丰厚的人生。

记者:从小我们就看见的大山(乌蒙山)与大河(金沙江),在时代的发展中,发出了山河共奏的交响曲,这对于您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陈正彪:对于自小生长于大山大河中的我来说,通过阅读、实地调查及历练,我认识了这片土地壮丽的河山、久远的历史及多元的民族民间文化,尤其是近年来高速公路的通达、清洁能源走廊的建设以及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带来的城乡巨变,都是我永不枯竭的创作之源。

记者:可否用一句话来对写作者和阅读者进行勖勉?

陈正彪:阅读,发现自我;写作,完善自我。


记者:杨明

一审:陈忠华  一校:杨 明  二审:谭泽涛
二校:王文富 周万琴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陈忠华  一校:杨 明  二审:谭泽涛
二校:王文富 周万琴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对话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