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西南大学水产学院研究团队对赤水河(云南段)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

 2025-04-19 15: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一条拥有丰富生态资源和独特生态系统的宝贵河流。为了更好地了解赤水河流域水生生态的现状,保护好这一重要的生态资源,4月16日至18日,西南大学水产学院鱼类逆境生物学研究团队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

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以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网捕监测、环境DNA采集、声纳探测和早期资源采集等技术,实地采集自然保护区的水质、流速等环境数据,以及鱼类、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多方面样本,开展保护区指示物种昆明裂腹鱼遗传多样性研究,后续进一步统计分析,进而对保护区多样性进行评估。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威信管护站站长赵祖权说:“我们每年会开展四次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从2021年到现在已是第五个年头,这次是今年第一次进行监测。通过开展监测活动来评判赤水河鱼类资源的现状,确定保护对象和制定修复措施,也为将来赤水河流域鱼类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西南大学水产学院鱼类逆境生物学研究团队博士卢群说:“我们在小三峡水域进行了鱼探仪监测,采用声学探测的方式,对小三峡水域的鱼类资源密度进行摸底调查,为后期繁殖鱼类的种群数量以及种群结构的监测提供前期的基础。”

据卢群介绍,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长薄鳅、鲈鲤以及青石爬鮡这三种珍稀特有鱼类在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表明保护区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明显。

“监测数据通过年与年之间对比,(近几年)整个赤水河流域(云南段),鱼类种类数量从36种增加到了43种,这充分说明我们这几年对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显著。我们呼吁大家共同参与到赤水河流域的保护中。”赵祖权说道。


通讯员:申丽琴  文/图

一审:聂学虎  一校:申丽琴  二审:陈允琪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聂学虎  一校:申丽琴  二审:陈允琪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