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阅读昭通·人文|老家的锅圈

 2025-04-18 09:4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的老家,隐匿在镇雄县雨河镇大坪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那里民风淳朴,仿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人人以守法、善良、厚德为荣。

村民都说这里是人间净土,几十年来无人犯罪,无人吸毒,更无上访之事。我每每想起,总觉得这“无人”二字的背后,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这片净土中,锅圈就像是镶嵌其中的璀璨宝石,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老家的锅圈有3个,大锅圈、二锅圈、三锅圈。它们紧紧相依,像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共同构筑了我童年的欢乐天地,又像是3个被岁月磨圆的铜圈,牢牢地串在我记忆的绳索上。

大锅圈,是我儿时最常光顾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猕猴桃、罗汉笋、天麻、刺梨……每一样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秋日里,猕猴桃挂满枝头,毛茸茸的果实像是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一群孩子迫不及待地爬上树,摘下果子,顾不得洗净,剥开皮便塞进嘴里,那酸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散开,甜到心底。放牛的时光总是充满乐趣,雷凤飞是牛队长,罗吉龙是牛副队长,而我,因为在外面读了几本武侠小说,便成了说书先生。这群放牛娃把牛赶进锅圈后,便聚在锅圈门外的大石包上听我讲武侠故事。《五凤朝阳刀》里的刀光剑影、《射雕英雄传》里的江湖恩怨、《霍元甲》里的拳脚功夫,都在我嘴里活了过来。小伙伴们听得如痴如醉,一边沉浸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一边还不忘帮我看牛、割草、捡柴。除了讲故事,我们有时也会钻进野狗洞,点起柴火,看火光在洞壁上跳动。洞里的烟熏得我们眼泪直流,可我们仍然乐此不疲,那小小的洞穴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和对未知的探索欲。

在瓦厂坪,我们玩着捡石子、抛芊、走母猪窝等游戏,简单的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最惬意的,莫过于拴着牛去洗澡。夏日午后,我们把牛牵到溪边,将牛儿拴在岸边小树上,小伙伴们泡在水里,只露出个脑袋。我不会游泳,就只能呆呆地看牛、看衣服,偶尔偷偷放一点盐巴在手心里去喂牛,牛儿纷纷伸出粗糙的舌头,舔得我手心发痒。有时我们也会露天烧烤,青苞谷、嫩洋芋的香味混着青草的气息,飘散在锅圈上空。牛儿在一边反刍,我们在一边谈天说地,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骑着牛唱着山歌往家赶。

大锅圈门口残存的小水电站的蓄水池,是老家最早的现代工业遗迹。池水早已干涸,只剩下几块发黑的混凝土,像老人脱落的牙齿。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清晰地记得,那时我家房梁上还挂着黑黑的一截电线和半个破灯头,虽然没让我们看见过电灯光,但它们一定见证过这座水电站和蓄水池的荣光。

二锅圈,同样充满了惊喜。这里除了拥有和大锅圈一样丰富的物产,还有数不清的马牙石。那些马牙石形态各异,有的像闪闪发光的宝石,有的像奇形怪状的小动物。我们在石堆里翻找着,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石头,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仿佛拥有了最珍贵的宝贝。在这里放牛、玩耍,总能发现不一样的乐趣。

三锅圈,最为神秘。小时候,我们总是对它充满了好奇,却又带着一丝敬畏。时至今日,我也从未进去过,只在远处望过几眼。那里的树木格外茂密,像是要把什么秘密永远藏住似的。听老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很多人在那里的地下溶洞里熬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许多人在那里砍树烧炭炼铁。这些古老的故事给三锅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离开老家后,城市的喧嚣常常让我感到疲惫。如今想来,那些日子就像锅圈里的天麻,埋在记忆的土壤里,偶尔挖出来,还能闻到淡淡的香气。锅圈还是那个锅圈,只是放牛娃们都长大了,各奔东西。雷凤飞去河北做镀锌多年,在老家建起了两层洋楼,还开起了红旗越野车;罗吉龙前些年在老家养了一些牛,不料近年来越养越亏,便去广东跟着朋友做建筑工程了。前几天,恰逢清明放假,我带着妻子回家去挂青。在老父亲的坟前,与雷凤飞闲谈时,听说大锅圈门外的蓄水池差不多要塌了,二锅圈的马牙石也被捡得差不多了,三锅圈依然神秘,草木更加茂密,几乎淹没了当年炼铁的痕迹。

锅圈见证了我的童年,也见证了村庄的变迁。几十年的岁月里,我们曾在锅圈里编织梦想,也在锅圈外面对现实。锅圈,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我心灵的寄托,寄托着我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3个锅圈依旧相连,像3个句号,标点着过往的时光,也将圈点着我们往后的人生。


作者:颜 宏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郭倩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郭倩
标签 >> 阅读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