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05-28 09:00我们翻山越岭,跨江过河,只为一睹凉山风采,感受万千气象。
千年凉山,是散落在羊皮卷中的文明。
峰峦起伏,江涛奔腾。眼前的这片沃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通往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这里有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有着数不尽的英雄人物。回望过往尘烟,凉山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便在这里先后设置郡、州、司、府等,汉朝称之为越嶲郡。约在3世纪时,古侯、曲涅两支彝族先民便从云南昭通地区迁入凉山,至今已在此繁衍生息数千年。我们作为昭通人,为两地的文化传承而心潮起伏。眼前的一切,是那样亲切、神奇。七世纪时,部分藏族先民迁徙至此,此后,这片土地孕育了14个世居民族,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璀璨如星,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
他们以坚强的毅力生存着,奋斗着。在命运的旋涡和自然的交替中,迎来了新的曙光。
彝海畅游,建昌古城、大石板村的古朴悠久,三河村、建设村的巨变,传承与发展,勾勒出凉山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
州府西昌市是著名的“航天城”“月亮城”,被誉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巨变:历史性的跨越与铭刻
我们脚步匆匆,满目惊讶。凉山,不是肤浅记忆中的冷凉,而是荡激心旌的热土。
在冕宁,我们来到了“彝海结盟”的湖边,这是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不朽篇章的神奇沃土。群山耸翠,湖水如玉。看当年的景象,品当下的甘甜。岁月峥嵘,眼下的凉山,以团结奋斗迎来千年之变,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回望过去,1950年,凉山解放后,百废待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深切关怀下,1952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958年,彻底砸碎了凉山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的千年枷锁,凉山州实现了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崭新篇章。
2018年春节前夕,冒着严寒,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凉山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厚望。2020年,凉山不负厚望,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5.2万人全部脱贫,是全国决战决胜脱贫奔康的生动范例。
三河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地方。我们站在这里,天气寒冷,内心却温暖而热烈。这里的干部群众有着极高的政治站位,有着饱满的精气神。于他们而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们和凉山同步,统筹做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工业强州、农业强州、文旅强州“三大强州战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共同书写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金沙江波澜壮阔。如今,凉山山河升腾着新鲜的气息,乡村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凉山已成为全国社会最稳定、资源最富集、最具发展潜力的民族地区之一。
突破:西南的梦想与腾飞
凉山与时代同步,与家国相连。我们看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白鹤滩水电站、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还有穿梭的动车、往来的航班……自1952年建州以来,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在凉山破土、成长,并刷新中国乃至世界纪录。
吹过了凉山的风,走过了凉山的路,不想停下,更不想离开。
凉山的清洁能源富甲天下,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7000万千瓦,占全国的15%,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达2244万千瓦,光电技术可开发量达9050万千瓦;战略资源得天独厚,轻稀土氧化物、有色金属、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分居全国第二位和全省第一、第二位,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域;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是全国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最适宜区。2022年7月1日,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能源通过布拖±800千伏换流站“飞”到江苏、浙江等地,电流一秒“飞行”2000公里;在金沙江上,白鹤滩水电站,一座拱形大坝横亘在高耸的山谷间,承受着1650万吨的最大水推力;2016年,西昌开通与北京首条直飞航线,青山机场直飞北京只需3小时;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在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的地方首探月背;2022年1月10日,复兴号列车设计时速160公里,将凉山带入了高铁时代,带着无数凉山儿女走出大山,走向更远的地方;西昌青山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1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950吨、飞机起降11579架次的使用需求;在凉山锦屏山隧道中部建有世界最深的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目前国际上宇宙射线通量最小的地下实验室,也是全球岩石覆盖厚度最深的地下实验室;2022年6月30日,世界第一高墩大桥——金阳河特大桥正式通车。
……
梦想与腾飞,见证了凉山建州72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西南这片区域发生的伟大变革。
繁茂:旅游资源的魅力与绚丽
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红色文化辉煌绚烂、资源富集闻名全国、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
凉山生态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有A级及以上景区7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个。川南胜景泸山,恬静秀美的邛海,“东方女儿国”泸沽湖,神秘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螺髻山九十九里的世界最大温泉瀑布,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造就了大凉山的独特魅力。
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已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彝族文化、藏乡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
已传承上千年的彝族传统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火把节分为迎火、玩火、送火3个阶段,历时3天,家家户户采集蒿秆扎成火把,男女老幼出门点燃火把巡游,围着篝火堆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凉山最高的山峰恰朗多吉峰海拔5958米,山顶终年积雪,山上藏有巨大的悬谷冰川,峰林怪石高低错落,重峦叠嶂,鬼斧神工,有亚丁地区“三大神山”之一的美誉。
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这里红色文化辉煌绚烂。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刘伯承将军与彝族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在彝族同胞的支持下红军迅速通过彝区,为飞夺泸定桥、横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成为党的民族政策实践的开篇典范。
凉山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持续擦亮“夏季清凉·凉山真凉”和“冬季暖阳·凉山不凉”的文旅特色品牌,朝着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目标大步进发。
2023年,凉山启动小相岭综合开发、泸沽湖、会理古城景区提档升级等一批项目,推动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西昌历史文化名城有机更新等48个文旅重点项目实施;完成普格县螺髻山农旅结合产业园区等18个重点项目建设,文旅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希望的田野,耕耘的画卷。行走在凉山的村村寨寨、乡镇社区,真切感受到聚落秀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
过去,凉山是世界上奴隶社会形态存留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现在,凉山是见证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一个窗口。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太多太多。如今的凉山有壮美河山、民族风情;有嫦娥奔月、北斗腾空;还有脱贫攻坚、神奇蝶变;更有乡村振兴、日新月异。在这片6.0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串联起熠熠生辉的特色农业发展之链,一幅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农业大图景”正在渐次打开。
江河为证,凉山谱写新篇;天空澄明,沃土前程无限。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吕翼 秦勇 陈允琪 刘仕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