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问责见实效 关键在精准

 2024-03-23 18:43  来源:云南日报

《半月谈》近日报道,一些部门频繁被追责,一些干部认为追责不合理被“误伤”,有的要为多年前的历史遗留问题买单,这严重损害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问责见实效,关键在精准。然而,一些地方和单位要么执纪标准不科学、缺乏指导性,一味靠“数量问责”来彰显“积极作为”;要么不管问题大小,都往问责方向去靠,随意将问责标准扩大化。这同时还反映出有的地方和单位容错机制不完善、不精准。

何以如此?首先,新官遇“旧债”。有的地方没有仔细分析责任落实情况、实际工作情况、具体细节情形等,不少追责是用现在的规则来衡量过去产生的问题。其次,未调查先追责,因为先追责往往能很快平息舆情。此外,权责不对等导致的被追责,也让一些干部感到委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事务纷繁复杂,问责“利剑”不仅在剑之锋利,更在挥剑之精准。既要敢于“亮剑”、从严问责,也要找准“七寸”、精准问责,把握好尺度。此外,在要求干部担当尽责的同时,也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合理区分容误界限,明确免责情形,为敢想敢为者解除后顾之忧,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勇于担当尽责。

问责只是手段,负责才是目的。只有把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相结合,既强化责任追究,约束不作为、整治乱作为,又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才能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来源:云南日报

值班编审:秦勇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秦勇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评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