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延伸产业链、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当“小平菇”遇上“山益宝”

 2024-01-24 12:24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家特色农业企业从落地到投产,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1栋3层办公楼,3间厂房,1个冷库,180个蔬菜大棚,若干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在昭通,一家新落户的企业于一个月内就配齐了这些设备并开工投产。

“湖南老乡问我怎么一回事,这个速度也太快了嘛!我告诉他,这个‘速度’是昭通给的。”说这话时,云南省亮健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吴健脸上写满了欣慰。他的平菇产业能在昭通迅速落地投产,离不开本地企业彝良山益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推介和合作,离不开昭通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昭通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像空气一样”清新怡人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优 企业信心足

“10月考察,11月洽谈签合同,12月设备进场开工,速度真的是蛮快的。”1月17日,吴健坐在他的新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百余个大棚,不禁感叹起这两三个月来的变化。

吴健是一名湖南商人,先后在贵州六盘水、威宁、赫章等地建厂发展平菇产业。2023年11月3日,在彝良县农业农村局的见证下,他的新公司成功落户彝良。

吴健的公司位于彝良县洛泽河镇大寨村,占地200余亩,公司的办公楼、厂房、冷库、大棚一应俱全,吴健只负责机械设备配置、工人招聘等工作。

12月初,厂房内机械轰鸣、热火朝天。仅仅1个月,吴健实现了开业投产。

为何如此迅速?“昭通是一个农业大市,让特色农产品远销他乡,离不开本地龙头企业的带动,更离不开外商企业的入驻。”昭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创新理念和超前眼光,着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区域内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扫清了障碍。吴健和他的企业就是这个政策的受益方。

2023年10月初,吴健在彝良山益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钱武刚的引荐下,不仅考察了大寨村这块已闲置两年多的场地,还与彝良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沟通对接,最后达成到昭通建厂的协议。“彝良县农业农村局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我们企业有什么困难他们都会上门积极协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只有让我们赚到钱,老百姓看到我们赚了钱,他们才会放心跟着我们干。”走进大棚,吴健便开始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他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最重要的竞争力。抓大环境、建好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营商环境好,企业信心强,城市发展动力就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昭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有目共睹,群众和企业也因此有了更多获得感。在吴健几年的从商经历中,昭通这家公司创办得又快又顺利,他禁不住感叹“昭通的营商环境太好了。”

携手谋发展 合力促双赢

“我看好他的是鲜菇原料。山益宝公司是一家加工鲜竹笋、苹果等农产品的企业,而竹笋、苹果是季节性农产品,我需要在短期内收购好一年的原材料,这会导致我的周转资金压力增大。而平菇的产量能维持10个月左右,大量的鲜菇可以成为我们公司源源不断的深加工原材料,从而能缓解我的资金压力。” 钱武刚说,“他需要我,我也需要他。”

钱武刚是较早“嗅”到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和机遇的商人之一,凭借浙商勇于开拓、勤奋务实的精神,他于2017年来到昭通投资建厂,在彝良创办山益宝有限公司,把苹果、天麻、竹笋等特色农产品通过超高压技术进行深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

“是的,单纯地销售初级农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必须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才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所以,我看中山益宝公司的科研团队和生产加工能力。我的平菇产业同样要走深加工这条路,才能做强做大做得更长久。”吴健补充道。

“昭通的冷凉气候非常适合平菇生长,不管是温度、光照,还是水资源、劳动力,都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可以抓住其他地方没有鲜菇的空档期三四月份,鲜菇可以抢先上市。”谈到把昭通作为平菇产品深加工的首选之地,吴健充满了信心。他说,若平菇进入深加工环节,制作成预制菜后,不但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还能缓解鲜菇保鲜问题,形成“品牌”后,就会走向更广阔的平台。

筑好凤凰台,引得凤凰来。昭通在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上的精心投入,最终产生了集聚效应,湖南裕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所需的产品包装能够在昭通“就地取材”而节省了成本,选择创办新公司在昭通开始新的发展。“发展一个产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吴健心里,昭通就是投资创业的最好地方。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需要把群众发动起来,激发其内生动力,更需要企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吴健的亮健农业和钱武刚的山益宝两家企业携手谋发展,将为昭通的农业特色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延伸产业链 强村又富民

隆冬时节,云南省亮健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房里一派繁忙景象。这边,10余名工人围着一条生产线加工着菌棒,紧张有序、分工明确;那边,上万个菌棒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地上,等待着工人进行下一道工序。

“以前到处打零工,如今家门口就有活儿干。”见到大寨村村民贾贵敏时,她正在为菌棒插菌棒素,这是她做工的第17天,怎么精准配菌棒素、封菌棒口,她还在学习中。“目前一天可以生产菌棒约11000个。一个大棚可以放6000个菌棒,180个大棚就是120万个菌棒。”吴健介绍说。

做菌棒需要工人,采平菇需要工人,冷库里也需要工人……到今年3月大棚里的平菇大量破棒而出时,需要的工人就不是几十人,而是上百人,甚至上千人。从吴健口中得知,待180个大棚全部投产后,每个大棚长期至少需要4个工人管护。

村民不仅可以在基地务工,还可以承包大棚一家人管护鲜菇,场地和时间不受限制。种出来的平菇,也不用担心销路,由公司收购。

家乡的变化,不仅让贾贵敏这些不能出远门的村民能够就近就业,还让远在广东的打工人刘后兵放弃高薪辞职回乡。他现在在彝良山益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班,负责公司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产生回乡的念头,主要是因为看到山益宝的希望,看到家乡农业产业发展大有作为。”刘后兵如是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绿色、健康、高品质的食材在市场上自然走俏。吴健告诉记者,今年元宵节昭通市民便能吃上大棚基地里的第一茬平菇,除了供应本地及周边商超、批发市场,还有一部分走进了北京、上海等城市餐桌,价格十分可观。

发挥企业龙头作用,建强产业链,带动脱贫人口增收致富。这不仅是彝良党委、政府对亮健农业提出的要求,也是吴健和钱武刚等人的目标。“当地党委、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目的就是让我们带着老百姓一起致富,让村庄强起来、让百姓富起来。”“让老百姓真正致富的是‘授人以渔’,他们学会了方法、技术,在这里就有了留得住的产业、过得稳的日子。”

昭通日报记者:刘建忠  唐龙泉飞 文/图

校对:胡远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