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人文丨清官亭里的廉洁故事

 2024-01-21 11:41  来源:昭通日报

编者按——

清官亭原名“三多塘”,占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园内水池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知县王禹甸所建。百姓感念王禹甸为官清廉,将“三多塘”改称为“清官亭”。

清官亭一角。 聂孝美 摄

清官亭廉洁文化主题公园于2024年1月建成。该主题公园以在昭通任职的古代官员清正为官、勤政爱民为基点,以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心相印、和人民同甘共苦、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为主线,展现昭通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险、敢于斗争、团结拼搏的英勇事迹。

本版推出清官亭廉洁文化主题公园里展示的12个廉洁小故事,以文化人,以廉润心,推动党员干部清正勤勉、营商环境亲清和谐、社会风气清朗向上。

文齐:引水灌溉 为民兴利

文齐,四川梓潼人,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年至5年)任南部都尉。文齐廉洁奉公,忠心守土,不顾个人安危,拒绝叛乱者重金“封侯”的诱惑,后代称其为奉公守法之典范。

文齐任朱提都尉时,发现朱提以南十里处的龙池可用于灌溉,于是亲自率领民众修建沟渠,引池水灌溉,造福了当地百姓。人们传颂文齐“穿龙池,溉稻田,为民兴利”。文齐出任益州郡太守后,兴修水利,开垦农田2000多顷。

文齐不仅重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且有坚贞不屈的气节。公孙述在成都起兵攻占益州,文齐据险固守,公孙述拘禁其妻要挟,又以封侯拜将为诱饵劝降,文齐严词拒绝。至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汉军击败公孙述,文齐被任为镇远将军,封成义侯。文齐去世后,朱提郡人建寺庙祭祀之,现今大龙洞神祠中塑有文齐铜像一尊以纪念之。

王禹甸:造福百姓 流芳百世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陕西三原举人王禹甸到恩安县任知县。

恩安县为滇川黔三省要冲,当时已是一座工商繁华之城。据史料记载:“在昔昭城,商业繁盛,厂务发达,称银用秤。滇铜蜀盐,车马交骈。秦楚赣粤,工贾群进。苏松梭布,填塞路径。百货云集,任人贩运。”王禹甸没想到恩安县人口数万,但城里仅有两个容积不大的水塘,便从城郊大龙洞引水储存,供居民炊饮濯洗之用。由于所存有限,特别是遇到天旱少雨之时,城内用水告急,百姓叫苦连天。

王禹甸雕像。 杨洋 摄

王禹甸了解详情后,带头捐资并倡导绅商集资,于城北选址兴建大蓄水池一个,供城区使用。为确保工程质量,王禹甸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主修工程告竣,王禹甸为之取名“三多塘”。“三多”出自《玉海》:“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王禹甸离任后的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夏,昭通大旱,城内另外两个池塘已经干涸,幸有“三多塘”之水解居民之需,“万家火食惟籍,是以免涸鲋之伤。”百姓为感念王禹甸清廉为民,不约而同地将“三多塘”改称为“清官亭”。

清代举人饶起孝为“清官亭”撰写楹联:“者点水无多,一官已留清白去;此间尘不染,何人更踏软红来。”此联是对王禹甸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流芳百世的最好注解,反映出昭通老百姓对勤政、廉政官员的殷殷期盼之情。

徐德裕:建城治河 减轻民赋

徐德裕,昆山人。清雍正六年(1728年)任镇雄知州。徐德裕查田定赋,向朝廷呈奏《条议镇雄事宜禀折》,提出取消不利于农民的赋税。同时,其还兴办私塾,完善保甲制度,并镇压土司叛乱,保境安民。其升任昭通府知府后,镇雄绅民树立“刺史徐德裕遗爱碑”以纪念他。

徐德裕为乌蒙改名昭通后的首任知府,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主持修筑昭通府城(即附郭恩安县城),在东、南、西三面城墙下开凿三条护城河,深、宽各三米三。城内主要街道宽四米,并凿池蓄水供汲饮和灌溉之用。

徐德裕注重开垦田土,他将所有田地分为水、旱、生、熟四类,从其他州县招募1000户有耕作技术的农民来耕种。每户分田20亩,发永久为业执照,并借耕牛、种子等给百姓发展生产。其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主持修建新泽坝(官坝)、新泽沟(官沟),引龙洞水入城供汲饮,并灌溉城西南菜园;主持修建腊鸡寨天梯沟,分利济河(荔枝河)水灌溉凤凰山麓田地,修利济河18道坝。徐德裕尽职尽责、克己奉公,在百姓中口碑极佳。

俞升:任职十年 建树颇多

俞升,清乾隆元年(1736年)任恩安县知县。其重视水利建设,于上任次年主持修建天生坝、丰乐坝、团山坝、上下洒渔河坝,灌溉田地1200公顷;又于清乾隆九年建大龙洞内闸(盈余闸)。

俞升在恩安任职10多年,建树颇多。民国十二年(1923年)编纂的《昭通志稿》有其记载,且为之立传。

沈生遴:大兴水利 造福于民

沈生遴,浙江归安(今吴兴区)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恩安知县。到任即四处察访民情,次年起即主持建大龙洞外闸(广储闸)、惠济闸(储龙洞闸余水)等7道闸。此外,还完善利济河18道坝、修建白坡塘坝、建分济沟等。这些水利设施除供当地农民灌溉外,还供给城镇百姓生活用水。时至今日,有的水利设施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沈生遴重视水利建设,注重对设施的管理。制定各闸坝的条规刻于木板上,让民众遵守。对广储闸、三济闸、留余闸3项关键工程,还雇专门的闸夫巡视,并植柳护堤。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沈生遴离任。在职五年,深得民心,昭通民众集资立碑纪念他的政绩。《昭通志稿・官师志》称:“沈生遴……昭通田亩之获水利,公之力为最多也。四乡均有碑记,记其政声。”

傅埾:率先垂范 节捐廉俸

傅埾,直隶灵寿人。曾任柳州郡守、浙江粮储道。后因他人连累,降职补授云南武定太守,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任昭通府知府。

傅埾执政率先垂范:“勤以行仁,俭以养德,廉洁公正,不烦不扰。”对官吏教而不率者,采取“小惩之,大戒之”,治郡三年,昭通府经济发展大有起色。在前任知府基础上因利乘便,大兴水利,节捐廉俸,厚养塾师以重教育。为人平易,每巡行所至,则到农家与父老嘘寒问暖。见田好庄稼茂则乐,闻乡间子弟有善行流传则喜。

任职三年中,《留别昭通士民》称之“守郡三年敬在公,寸心常念闾阎穷。思将勤慎平生志,振起边陲富庶风”。离别时期望百姓“相期百姓各安分,凿井耕田大化同”。而离任情景则是“行李萧然归计拙,山程水驿正迢迢”。

刻在石头上的廉洁文化。 杨洋 摄

欧阳道瀛:续建三多塘 不妄取一钱

欧阳道瀛,湖南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继王禹甸任恩安知县。其到任时,王禹甸主持扩建的“三多塘”工程尚未完工,于是继续修建。原三多塘中建有歌台,欧阳道瀛认为“台只饰观,而歌非恒有,爰增为阁,而奉(观音)大士像其上,俾祷祀有常;而悔愆祈福,可以导人向善之心”(《三多塘碑记》),于是在歌台上建亭阁供观音大士像于内,形成了今清官亭公园的雏形。

嘉庆十六年(1811年),欧阳道瀛又主持重修盈济闸(大龙洞内闸)、兴建红泥闸(位于西溪路)等水利工程,为昭通农田水利建设作出了贡献。《昭通志稿·官师志》称其“廉洁自矢,不妄取民间一钱”。

荣昭:修浚河道 消除水患

荣昭,满洲人。清光绪三年(1877年)、十年(1884年)先后任恩安县知事。

荣昭秉性刚正严明,不畏强暴。在任期间,盗贼恐惧,闻风远遁。民间有“偷青”陋习,荣昭力主革除。农民因天旱争水灌田常产生斗殴,荣昭制定用水规则,勒石记事,减少了纠纷。荣昭主持修浚昭鲁大河,早晚亲自到工地视察,水患终被消除。

游方震:捐俸禄兴办义学

游方震,江西丰城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南宁知县改任永善知县。到任后,常只身一人在乡间奔走,体察民众疾苦。其平易近人,有时与绅民讲论终日,无人知晓其为一方县令。游方震将薪俸捐设井底、吞都、鸡爪山、那乡等义学,培养地方人才。

龙文:官瘦为民饥

龙文,四川荣县人,清光绪昭通知府。龙文在任期间,做了许多实事,其《苦昭吟》诗中“官瘦为民饥,民肥官益瘦”,既体现了他的爱民情怀,又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民众感其德,在城中小石桥处建生祠(龙公祠)以祭之,并将济川镇与临辉镇合并命名“龙文镇”。

苏抡元:总兵无钱葬亡妻

苏抡元,徐州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有军功调任昭通镇总兵。其气度雍容,胆识优长;治军严格,谨守治安,之后调临元镇总兵。苏抡元廉洁自守,其妻周氏殁于镇署,因其负债累累,无力搬柩,只好暂时寄放昭通。离任之日,民众争相为其饯行,街道拥堵不能前行。

庆桂:一生清廉无积蓄

庆桂,满洲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昭通府知府。在任期间,其亲自到四乡劝谕农民铲除罂粟苗,改种豆麦等粮食作物,并成立戒烟局,禁止民众吸食鸦片。其重视教育,捐银900余两作为学务常年款,保证教育经费。庆桂操守廉洁,卒于任所后,搬运灵柩的费用无着,只得从商号借贷。

昭通日报记者:唐龙泉飞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阅读昭通 文化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