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理论 | 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绿色高质量发展思考

 2023-08-25 09:4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赤水河发源于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长槽村民小组滮水岩,在昭通市境内干流全长97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一级支流全长142.8公里、二级支流全长84.9公里,流域面积1983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包括镇雄县赤水源镇等14个乡(镇)及威信县扎西镇等3个乡(镇),共涉及152个村(社区)3225个村民小组约31.24万户104.2万人,流域人口密度高达525人/平方公里,流域(云南段)有495.66公顷范围属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在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出云南境,至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流入长江,是连接云贵川3省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2021年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的要求,指明了赤水河(云南段)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一、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与发展概况

(一)生态保护与发展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随着2021年5月以来《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云南省赤水河流域的保护与发展在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依法治河”的基础上,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与发展各项机制已日趋完善,纵向来看,建立了省市县联动机制。横向来看,建立了云贵川三省省际协商机制和镇雄、威信两县的联动机制,三省通过协商,初步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并且各省出资推动横向补偿已付诸实施。在流域治理机制方面,建立实施了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体制机制日趋完善,为赤水河流域保护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成为流域保护与发展的根本遵循。

(二)生态综合治理加速推进

镇雄、威信两县启动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行动,开展污染治理和硫磺冶炼废渣治理;强化源头控制,严格禁止赤水源镇银厂村、铁厂村 38 平方公里范围内进驻工业企业;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打击非法捕捞及河道禽类放养专项执法行动,赤水河流域的治理成效显著;出省岔河渡口断面连续多年水质均达到I 类标准,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均达到 90%,劣V类水体比例低至 1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流域外大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保持稳定达标,河流水质符合水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赤水河再度出现鱼翔浅底、清水出境的良好局面。

(三)多向发力的绿色产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1.绿色产业加快推进。镇雄、威信两县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以粮食、竹子、猕猴桃、魔芋、生猪、肉牛、果蔬、中药材等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两县积极开展农作物结构调整优化,大幅度减少和替代传统的玉米种植,累计新建生态型标准化竹产业基地近百万亩。两县加快推进流域内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积极培育以畜牧产业、林业产业、特色经作、果蔬产业、中药材产业等为主的多样性高原特色产业体系,产业实现“产、销+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

2.红色旅游积极推进。威信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红色旅游逐渐发展,以扎西会议纪念馆为主的扎西会议会址群被列入全国第一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全国重走红军长征路十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打造了果哈峡等自然旅游风景区,以及扎西红色旅游湾子苗族文化生态保护村、“鸡鸣三省”等人文旅游景区。镇雄、彝良、威信深入挖掘中央红军佯动镇雄,红二、六军团回旋乌蒙,罗炳辉将军纪念馆和红二、六军团过彝良等红色资源,联合打造沿昭泸高速“扎西会议(威信)—乌蒙回旋战(镇雄)—将军故里(彝良)”的红色旅游路线已具备条件,前景广阔。

3.“白色经济”稳步推进。威信、镇雄两县立足赤水之源的优势,积极打造白酒产业,威信县云曲酒厂生产的云曲酒、扎西故事酒等逐步赢得市场的认可,镇雄县云赤酒业生产的云赤玉液等也有一定的市场影响。镇雄与贵酒集团合作,发挥好“赤水源白酒”独特品牌优势,以全产业链思路推动镇雄白酒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做优做强,推进芒部白酒产业园区建设。

二、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一)“两污”根治有差距

赤水河流域2022年有3个月岔河渡口出水断面水质为Ⅲ类,罗甸河2月出现Ⅲ类水质,水质状况个别不稳定,距离干流出水断面保持Ⅱ类水质还有差距。某些月份的水质不达标反映出赤水河流域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污、农业面源污染等污染源还未实现全面根治。镇雄、威信两县“两污”处理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一,造成污染源难以根治,如扎西河穿城而过、暗河较多、流域人口体量大、截污管网暂未实现全覆盖等影响,导致治理难度大,河流水质改善提升还需努力。

(二)生态系统化协同治理不够

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涉及云贵川三省多部门职责职能,这些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导致赤水河流域干流、支流、上游、下游、左岸、右岸综合治理不到位。目前,在赤水河流域治理的协同联动机制上还缺乏统一规划,例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联动、应急预警及监测、联合执法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协调联动。出现乡、村两级治理不协同等现象。

(三)生态脆弱且退化风险比较严峻

2021年,镇雄、威信两县平均森林覆盖率仅为 31.76%,远远低于全省 65.04%的平均水平,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功能不足。两县生态较为脆弱,属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石灰岩溶面积分布较广,土地开发程度高,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流域内水土流失占流域总面积的55.06%,石漠化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32.13%,主要分布在铜车河和沙坝头河、扎西河、苦猪河流域,涉及扎西镇、双河乡等13个乡(镇)。

(四)绿色高质量产业发展质效不高

镇雄、威信两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22年,镇雄、威信两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是昭通市和全省平均水平的63.19%、31.49%,远远落后于全省和昭通整体水平。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中,流域内产业发展面临规模小、层次低、结构单一、实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农特产品缺乏知名品牌,文旅资源尚未得到很好转化。镇雄、威信两县百万亩竹产业种植面积大,但达产率低。以镇雄为例,截至2022年,逾90万亩的竹子达产32万亩,采笋为食品初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在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上,旅游项目推进落地进度缓慢。威信县立足扎西会议打造的扎西红色旅游、湾子苗寨苗族文化生态保护村、鸡鸣三省等旅游景区还需提质增效,镇雄县“乌蒙回旋战纪念馆”项目2013年就已经批复立项,但目前项目招商及配套资金等尚未落实,镇雄县“天坑溶洞群景区”项目2018年就已立项批复,但土地手续、可研编修等工作尚未完成。赤水河流域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在路线打造、资源开发、项目落地、内涵挖掘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强仍然是最突出的短板。

三、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绿色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一)扛牢责任,形成高效协同治理格局

纵向联动上,健全省、市、县联动,镇雄、威信两县一体的工作机制和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推动保护与发展综合管理。镇雄、威信两县依照《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结合实际谋划制定赤水河流域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全流域保护治理机制。推动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联动协作。健全完善三省四市政协协商合作机制,建议由轮值市牵头,发挥“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和“三省四市十六县(市、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围绕事关流域绿色发展的重要规划、重大试点示范试验政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共谋流域生态文明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良策。大胆探索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分区管控、要素市场化等新路径,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二)坚持绿色发展,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

依托“中国筇竹之乡”、筇竹笋“笋中之冠”、方竹笋“笋中之王”的美誉,高质量发展生态竹产业,推动竹产业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形成“吃穿住用”系列竹产品,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种畜、种禽和生产、包装、加工、贮藏等领域为重点,打造一批品牌基地、专供基地认证基地、示范基地、新型主体基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县域和产业为基本单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化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有效解决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弱和小农户无法对接大市场的突出问题。深挖竹、天麻、乌金猪、乌骨鸡等产业特色优势、文化传承和历史渊源等内涵,大力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积极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精心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打造红色旅游亮点,培育壮大旅游产业

在红色旅游的培育上,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依托,打造红色旅游路线。依托品牌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和主要交通干线,加强与遵义等周边、流域和长征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线路连接,串联旅游节点,连点成线、串景成廊,着力将镇雄、威信两县打造成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接合部新兴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保护修缮扎西会议会址、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纪念馆等一批重点长征文化纪念设施,健全长征文化展示设施体系,在长征(昭通段) 沿线建设完善一批长征文化教育培训基地、长征社会实践基地、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和红色驿站依托扎西会议会址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及其载体,打造以主题景区为核心、重要旅游基地为组团、多样精巧景点为外围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体系。完善区域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创新一批旅游交通和智慧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等业态全覆盖,为游客提供全程化、个性化、高品质旅游服务。

(四)培育白色经济,以赤水河品牌助力白酒产业发展

由省、市、县级政府牵头,协调流域内知名白酒企业扛实源头责任,推动形成流域内著名白酒企业反哺帮扶镇雄、威信白酒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有效利用中游著名白酒的品牌效应,带动镇雄、威信白酒产业发展,推动白酒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将赤水河源头区域白酒产业做优做强。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 李 志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马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马丽
标签 >> 生态建设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