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2-11-16 10:32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把推进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紧抓好,才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顺利开展,从而实现强国目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但是,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村还存在人才、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产业发展,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下面,笔者就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发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大宣传引领,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高的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总的来讲,就要弄清“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实质,并让老百姓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方竹、筇竹、花椒、天麻、药材、生猪、牛羊、水果、蔬菜等种植养殖业,才能有效巩固脱贫成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走向富裕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中就提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是农业大国,因此离不开乡村产业经济的大发展。所以要通过广播、标语展板、群众会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发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方针政策、工作方法宣传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让老百姓知道为什么要搞乡村振兴,为什么要搞产业发展,使广大群众充分理解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营造乡村振兴浓厚氛围,大力推进产业发展顺利实施。

二、 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着力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亮点就是第一次单独成章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化部署。所以要着重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通过调研发现,部分乡村依然存在人才“招不来”“留不住”“上不去”的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在人才引进、留住、培育、使用上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就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一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纳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业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二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业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着手,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大力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切实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并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切实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技术创新等高端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必要时可以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际情况的认知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四要强化“用好有能力干部,以业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要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问题;在提拔晋升上,适当向乡村干部倾斜,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心,进一步增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热情。

三、 强化资源整合,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随着巩固脱贫攻坚战略的有力推进,绝大部分村、组道路都修通了、硬化了,给广大老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推动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我们仍然看到还有部分村、组道路状况太差,甚至有些通往村、组的道路没有硬化的现象,成为了制约乡村产业发展一大障碍。因此,要加快构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破解城乡“人、地、钱”等方面资源要素流通障碍,整合一切有利资源,大力改善产业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造发展产业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外出务工返乡技能人才、乡村领财政工资的干部等参与家乡发展的积极性,为建设家乡、振兴家乡、服务家乡、造福家乡贡献力量。

四、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着力解决产业发展规模小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目前,昭通大部分农村还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调研发现,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方式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导致农产品在质、量、销上存在短板和不足,从而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切实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向规模化、绿色化、科技化发展壮大。因此,要鼓励以村为单位组建的劳务型服务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开展“合股联营”,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利用媒体宣传等,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积极性,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和资金支持,从而推动乡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之,只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好思想认识、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规模小的问题,就能使乡村产业发展焕发生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进。

中共大关县委党校:陈良红/文  记者:陈忠华/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