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付费自习室如何“沉”到县城

 2022-11-13 10:18  来源:云南日报

近日,“付费自习室下沉县城”的话题登上热搜,曾经走红的付费自习室并非王者归来,而是伴随着收费高、客流量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争议出现。有网友力挺,“我们镇连像样的书店都没有,有个能够学习的地方是好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明明是地方公共设施不健全的问题,靠高昂的收费自习室没法解决。”

付费自习室的主要用户是参加研究生、公务员等考试的备考人员,对于回乡备考的年轻人来说,付费自习室的出现可谓是雪中送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语境下,应届毕业生和“工作党”都面临着“史上最严峻就业环境”的考验,一时间“稳定”成为人们在职业发展路上的“最先考量”,因此,在考研和考公大军中,往届考生占据半壁江山。为了全身心备考,脱产备考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回乡,而非留在生活成本高昂的大城市,但在公共图书馆设施并不那么完备的县城,考生面临没有良好学习氛围的问题。此时,付费自习室的出现无疑给返乡备考的考生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不过,在人口基数相对较小的县城,付费自习室并非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每小时2至20元不等,甚至更高的收费是付费自习室被诟病的槽点之一,不断有网友呼吁建立付费自习室行业标准,可问题并不在于收费的高低,而在于付费自习室的商业模式在小县城并不适配。小县城虽然有不少需要“自习室”的人,但总体来说仍是一种小众需求,用户人数常常无法达到维持付费自习室长期运营的规模。付费自习室很容易陷入提高收费标准造成用户流失,而保持低消费标准则无法盈利的死循环中。

付费自习室之所以在县城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公共图书馆存在分布率低、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而公共文化设施不完善带来的问题,光靠付费自习室难以解决。县城要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统筹和建设工作力度,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到,在“十四五”末,要力争达到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等目标。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应根据县级城市的特征和要求改革创新,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覆盖面和供给能力。除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乡(镇、街道)图书馆的建立,一是可以建设小型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图书馆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低,10余人的座位正好可以匹配县城备考人员的需求。二是可以依托社区现有资源建设社区书屋,在已有社区建设的基础上划出部分空间作为社区书屋,激发基层动力的同时更好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自行组建读书小组、图书角捐赠等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更加成熟。

只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是解决学习空间短缺的出路。对于考生而言,可以不用边学习边计算“经济成本”,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备考中去;对市民而言,可以更好地享受到公共文化设施带来的各种红利;而对各个城市来说,这也是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朱怡欣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网评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