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民族团结丨从绘画到音乐—杨松葛用多元艺术解锁家乡民族文化密码

 2025-07-07 11: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艺术的天地里,总有一些独特多元的艺术光芒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昭通籍艺术家杨松葛,在绘画、文学、摄影、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自由穿梭,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创造出精彩的艺术作品。近期,他又创作了3首以家乡为题材的本土原创音乐。带着这些充满故事的作品,记者走进了杨松葛的艺术世界。

初见杨松葛,便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的儒雅与文艺气质。杨松葛是绥江人,从小便展现出艺术天赋。少年时,他研习武术,满怀侠义豪情,后来又钟情于音乐,一把吉他在手,纵情于音乐的世界;对文学的深入钻研,更为他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记者问及这位知名画家为何涉足音乐创作时,杨松葛陷入了回忆。他说,自己的专业虽是绘画,但绘画创作需要外出采风。在云南各地采风的过程中,他被“彩云之南”的魅力深深吸引。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不仅有雄奇秀丽的自然山川,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在他看来,艺术是相通的,绘画与音乐亦是如此。自幼热爱音乐的他,在绘画之余,创作音乐的想法如同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谈及创作昭通民族题材音乐的灵感来源时,杨松葛再次陷入回忆。前段时间,他到威信县扎西革命老区采风时,来到了一个名为“湾子”的苗寨。踏入苗寨的那一刻,苗寨独特的建筑风格便吸引了他的目光,青瓦、小巷、石磨,仿佛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寨子里那几棵高大的紫薇树,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苗家外婆制作的糍粑,香甜软糯,不仅勾起了他心底最柔软的回忆,也给了他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在音乐创作中,杨松葛捕捉到了苗族音乐的“密码”。他笑着说:“我学阿里巴巴那样,来到苗寨先念咒语‘芝麻开门!’”这幽默的话语背后,是他对苗族音乐的深入研究。苗族音乐中独具特色的口弦、芦笙等乐器元素,都被他巧妙地融入到《咪彩恋曲》和《湾子谣》的旋律创作中。在这些作品的配器上,杨松葛摒弃了流行音乐的鼓点,着重突出苗族花鼓舞中打鼓边的节奏声,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苗乡风情。

在杨松葛的音乐作品中,《绣茧纪》尤为引人注目。谈及这首歌曲的创作思路与感想时,杨松葛的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情。他说,第一次读歌词时,就被词的优美韵律所打动。词作者以唐宋诗词的韵律形式,讲述了乌蒙山区苗族绣女的故事。“推开窗,春雨青瓦珠帘;斟几阙,女儿心事几多”,短短两句,便将春雨朦胧中的苗家阁楼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悬针线,飞琼柔情入画;绣山花,海棠巧指成图”,更是将苗家绣女的柔美形象以诗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歌词唱到“取青丝一缕,织于绣境成诗。随针线穿梭,付之心中梦田”时,故事被推向了高潮,苗家绣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听众。当以“万千婉约别梦难,丝丝如絮水云间”的优美感叹结束全曲时,听众仿佛沉浸在苗家山寨那朦胧的诗意美中,久久不能忘怀。

在艺术创作中,杨松葛深切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团结。他说,56个民族就像56朵绚丽的花朵,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美丽的花园。他也深刻理解了这句话:“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在他看来,苗族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独特纽带。

谈到未来的创作计划,杨松葛满怀憧憬。他说:“艺术源于生活,来自人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手中的画笔和音符,将云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和家乡昭通的非遗文化等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让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艺术荣光。”

杨松葛是一位艺术的行者,在多元的艺术领域中不断探索前行。他用画笔勾勒祖国的山川美景,用文字书写云南的人文故事,用镜头定格昭通的精彩瞬间,用音符奏响家乡的动人旋律。我们相信,在他的努力下,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诞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昭通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记者:李丽娟

一审:张 帆  一校:李丽娟  二审:聂学虎
二校:王文富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张 帆  一校:李丽娟  二审:聂学虎
二校:王文富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民族团结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