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面食人生

 2022-10-13 11: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世纪60年代末,身为老军工的父亲随工厂从太行山来到了乌蒙山,我也随父亲从山西来到了云南。

工厂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除了白菜、洋芋,就是南瓜、茄子。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妈妈设法买麦子回来磨面,妈妈常说面食养人。妈妈只有一个念头:让丈夫吃得结结实实上班,让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不生病。妈妈使出浑身解数,想着法地把面食做得丰富多彩。妈妈做的面食远近闻名,擀面、拉面、捞面、刀削面以及包子、煎饼、烙饼、葱花饼……一盆白花花的面粉加上水,经过妈妈用筷子不停地搅和,再用手反反复复地揉、搓、压、挤,没多大工夫就成了柔软的面团。再看面盆、筷子和妈妈的手,干干净净,没沾一点儿面。妈妈把面团放到面板上再来回揉几个回合,直至面团光滑,没有气泡,这就是和面的最高境界。妈妈用擀面杖来回擀压面团,不一会儿,面团就奇迹般地变成一张薄如纸张的大面皮,再经卷、切,大面皮就变成了一根根的细面条。烧水,下锅,配菜,放调料,捞面,一碗喷香的冒着热气的面条让我垂涎欲滴。这一过程就像变魔术似的,让我眼花缭乱,觉得不可思议。

蒸馒头是妈妈最拿手的。妈妈不用酵母粉,而是自制发面,和面的水要温,和好的面不能硬也不能软,面和好后,几分钟后再反复揉,把面揉得非常均匀、光滑,做出的馒头筋道,有弹性,而且是一层一层的,可以用手撕着吃。冷馒头用火一烤,外黄里软,又香又酥。妈妈做的馒头成为我的主要零食。

妈妈做的馒头不仅味道好,还千姿百态。有小鸡、小狗、老虎、小猫……一个个活灵活现,蹲在蒸笼里透过浓浓热气好奇地望着锅外的世界。妈妈还用红枣、蜜饯点缀在馒头上,与其说是食品,不如说是艺术品。

每年中秋,妈妈用做月饼的模具,让一家人吃上自制的月饼。月饼的馅儿也是妈妈做的,有玫瑰的、白糖的、核桃的、豆沙的……

春节的时候,妈妈又开始施展她的绝活:扇形、菱形、圆形、方形、辫子形,一个个面团在妈妈的手里一倒腾,油锅里一走,捞出来,活生生的面食油炸工艺品。把这些油食送给邻居,邻居啧啧称赞。

妈妈耄耋之年,仍做得一手好面食。我们兄妹四人,每逢节假日,总要回家吃妈妈做的面食。看妈妈做面食是一种艺术享受,吃妈妈做的面食是一种味觉享受。大哥经常出差在外,每每往家里打电话说:“妈,我一切都好,只是想吃您做的拉面。”二哥说:“宁舍十顿饭,不舍妈妈一碗面。”每次听到这话,妈妈总是流下眼泪……

妈妈说:“做面食要用心,不能浮躁,揉面的功夫一定要到家,一点都不能偷工减料,要揉出面的韧性;醒面的时间也得够。这和做人一样,经过时间的磨炼才能成熟。”

如今,我再也吃不到妈妈做的面食了,但妈妈从面食中悟出的人生哲理,已根植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家朴实、美好的家风,滋养后人健康成长。

作者:李爱庆  系海贝中英文学校教师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少年 文化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