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法”护产业添新绿

 2022-08-27 08: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山回路转,郁郁葱葱。伸手可摸,举目可望。望了一眼又一眼连片的竹林,李成贵满眼欢喜,压抑不住内心丰收在望的喜悦。

李成贵,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人。人逢喜事精神爽,老李的欢喜源自1年前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

这块大石头,是一桩林权纠纷。老李家种有连片邛竹80亩,树小未挖笋子时,两家还能相安无事。时间久远,两家地的界碑已无法辨别,随着邛竹日益挺拔到了快赚钱的时候,矛盾剧增,争议不断。

2021年8月,两家相持不下报案到木杆派出所。木杆法庭获悉情况后,组织村委干部主动介入,帮助定纷止争,通过查阅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走访群众等,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不但重新划定了界线,而且他家多种的半亩地也还给了我。”李成贵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

老李林权纠纷的成功化解,只是“昭通政法挂千村、乡村振兴法治行”活动开展以来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木杆法庭为做好群众纠纷化解工作,按照政法挂千村的要求,建立了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多部门联动、专业化解,让矛盾不出乡、问题不出镇,让群众在纠纷化解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

世界邛竹看中国,中国邛竹看大关,作为大关县最亮丽的一张名片,大关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筇竹作为“一县一业”的主打产业来打造,使筇竹种植实现规模化、系统化、专业化。木杆镇作为“邛竹之乡”,邛竹种植面积28万亩,邛竹不仅是该镇的主导产业,也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摇钱树”“绿色银行”。目前,农村劳动力在出笋季节,人均采笋收入可达5000元至6000元,筇竹销售收入占大多数农户经济收入的80%以上,依托筇竹科技成果,大关县已有3.66万人稳定脱贫、15.9万人受益。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登顶前的冲刺最艰辛。筇竹产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随之带来的许多矛盾纠纷也亟待化解。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政法力量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发展?

木杆镇党委政府带领司法所、法庭、派出所等部门,发动群众,制定了《筇竹管理村规民约》,让产业发展问题在“家里”解决。为体现调解的公正性,问题从个人自愿调解到政法力量出面化解,让法律成为保证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2年昭通开展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明确提出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昭通营商环境迈入全省“第一方阵”。政法力量,如何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形成了震慑,对处理结果很满意!”周正铅是云南吉食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事行政专员。该企业是大关县为发展邛竹产业,招商引资落地木杆的一家集竹产品收购、加工为一体的企业。

2021年5月,该企业报警称“竹笋原材料被偷400余斤”,请求出警。通过调取监控,警方马上锁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2022年3月通过庭审,发现嫌疑人还存在串供情节,判决其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偷盗事件得以快速解决,是昭通政法挂千村护航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

筇竹笋,香、嫩、脆、鲜,富含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是健康时代人们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目前,大关竹笋经过加工,已远销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山林沟壑,流水潺潺,鸟鸣声声,绿意沁心。这是8月24日13时,记者走进由西南林业大学和大关县政府联合打造的“邛竹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示范”基地的见闻。政法力量护航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青青竹山正在成为大关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明星派出所的“内功心法”丨“昭通政法挂千村、乡村振兴法治行”系列报道二

政法干警“三头六臂” 奏出和谐幸福曲丨“昭通政法挂千村、乡村振兴法治行”系列报道一

昭通日报记者:张永刚 文/图

校对:胡远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永刚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永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