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华:让农产品“出圈”

 2022-08-09 17:1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磅礴的乌蒙山深处,藏着不计其数的山珍美味,但奈何“养在深闺人未识”。农户们望山兴叹,绿水青山如何才能变成“金山银山”?同样的问题也一度困扰着王朝华。

塑造品牌、技术创新、差异增值,突破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或许是让农产品“出圈”的关键所在。

在栉风沐雨中坚守初心

7月一天的傍晚,被阳光炙烤过的大地还未褪去滚烫的热气,大关县翠华镇“致臻农产”销售门店里,31岁的王朝华累得满头大汗,只见他坐在椅子上,轻轻地摇着蒲扇。今天,他刚卖完3头猪的肉。

王朝华,原本是木杆镇向阳村的村民,十几岁就在外面打工,开餐馆、跑出租……四处漂泊也没能挣到多少钱,他决定回家乡另谋出路。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大关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年轻党员参加创业培训,王朝华便报名参加了电商培训班。通过学习了解相关政策和知识、与扶贫干部深入沟通交流后,王朝华看到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前景,一个“互联网+扶贫”助推农产品走出大山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萌生。

2017年,王朝华向哥哥王朝臻借了3万元,并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10万元创业贷款,成立了大关致臻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城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门面,从此便开始了自己漫长而艰辛的创业之路。

“我们不估重,一头猪有多重看一眼出入不大,随便少个一二十斤你就少一两百元的收入,不划算。”这是王朝华在收购生猪过程中经常说的话。其实,在生猪收购过程中,估重的商贩很多,估重不伤猪,也可以省点力,但是,一般情况下农户都没有商贩看得准,吃亏的往往是农户。王朝华说,为了给足农民利益,他们从不估重,他家收猪的价格每公斤还比别家多1元。初步估算,村民将一头猪卖给王朝华比卖给其他商贩多300元左右的收入。同样,为了对得起消费者,他们收购的猪必须确保健康无害、品质上乘。

王朝华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却打破了行业里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动了某些商家的“奶酪”。他经历了数10名同行联手发起的“猪肉大战”,还被8名“职业打假人”举报,企图敲诈勒索。幸好,大关相关部门对市场进行了严厉整顿,王朝华摆脱困境并得以发展。

“创业初期,由于我们技术不过硬,外寄的产品经常出现腐败变质的情况,一旦发现我们都会加倍赔偿给顾客。”王朝华坦然地说道,要想让商家盈利得以持续,就必须打造好、维护好品牌,宁可自己损失也不能让消费者吃亏。刚开始那几年,他赔了十几万元。

在多方受阻、艰难困苦的境遇下,王朝华始终坚持初心,没有降低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也正是这样童叟无欺的诚信经营理念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顾客将他家的农产品带到更远的地方。

2021年,“致臻农产”的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其中网络销售200多万元,实体销售也接近200万元。

王家人要永远跟党走

王朝华的家乡——木杆镇向阳村,据当地群众相传,曾是匪患猖獗的地方。

1950年,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村,并更名为“向阳村”,寓意永记党恩,向阳而生。作为向阳村第一批共产党员,王朝华的爷爷把“王家人永远跟党走”定为家训。

2011年,王朝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说,自己没什么本事,给村民带不来什么实惠,但是,他做生意一直坚持不坑害农户,保证做到公平交易。他开车到各乡(镇)收购农产品的过程中,还帮村民寄送快递、采买生活必需品、调电视、修电路……只要村民有什么困难是他能解决的,他都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

翠华镇兴隆村的村民唐正田已经60多岁,子女都在外务工。一次家里的保险丝烧断了,整个屋子黑漆漆的,无奈之下找到了正在村里收购农产品的王朝华,请他帮忙检查线路。王朝华立即赶往唐正田家,帮忙维修。

木杆镇向阳村村民叶定奎,年纪轻轻却不幸患上了尿毒症,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王朝华得知后,帮助联系爱心人士每年资助其女儿学费2000元,也鼓励叶定奎参与网络经营、直播带货等,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增加了家庭收入。脱贫攻坚期间,王朝华累计通过网络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学生100余人,救助重病家庭10余人。一来二去,王朝华和大家心贴心成了好朋友,村民有优质农产品都优先卖给他。

2021年10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王朝华参加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电商直播带货培训,并成为优秀学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王朝华告诉记者,他准备打造一个“永远跟党走”的主题店,把党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下去,让大家了解红色文化,永远铭记党恩!

从产品消费到品牌消费

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消费者会为品牌买单,是因为品牌提供了从物质到情感,甚至精神层面最好的体验。

王朝华表示,做农产品就是要做情怀、做品牌。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品牌的维护、产业的壮大离不开核心技术的掌握。在汲取了一系列经验教训之后,王朝华决定将技术攻关摆在首要位置。目前,他已经掌握了多种技术,包括低温控盐技术,通过低温的形式,既保证腊肉亚硝酸盐不超标,同时还不影响口感;物理嫩化技术,采用真空的形式,通过改变产品的纤维分子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口感;土碱制笋技术,用土碱工艺取代市面上用硫磺泡鲜笋的做法,真正做到鲜笋绿色健康。

在大关致臻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以及加工车间,王朝华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进行360°无死角实时监控,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可以全程溯源,消费者随时可以查询农户信息、家禽和牲畜的生长环境、屠宰日期、肉类检验编号和检测报告等信息,所有生产加工环节全部对顾客公开,让顾客可以放心消费。

说起未来的发展,王朝华充满信心。他说,2022年,围绕全县种竹养猪的产业布局,他将建设以腊肉、笋子加工为主的分拣、冷藏、炕制、晾晒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厂,搭建从农户到“致臻”工厂的C2B模式,再从工厂到电商经营、农产品零售、直播带货的B2C商业业态。项目建成后,能够吸纳30余人就业,带动2000户以上农户通过农产品供应增收,共同推动偏远山区农户的农产品外销“出圈”,助力乡村振兴。

  昭通日报记者:谭光吉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永刚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永刚
标签 >> 昭通 新闻 故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