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战略”丨万名人才为乡村产业引“活水”

 2022-07-29 10:40  来源:昭通新闻网

科技特派员(中)到田间地头教技术。

 自“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昭通市各级各部门鼓励引导广大人才服务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充分发挥专家智力、资源优势,通过定向服务、人才项目引领、合作支持等方式,助力现代农业发展、集体产业壮大、乡村文化繁荣、乡村基层治理和生态宜居建设,助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

强化管理 形成工作合力

镇雄县将“万名人才兴万村” 行动纳入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把“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作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因村定需、按需选人、注重实效”原则,梳理需求,形成“需求清单”;通过排查,形成“资源清单”;精准匹配,形成“帮扶清单”;精准选派262名专家人才到262个村开展帮扶,在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的前提下,全县确定30个人才重点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

成立“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咨询”服务,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作为,及时深入乡村、产业基地,深入田间地头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帮助查找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指导推动落实。今年5月,镇雄县木卓镇邀请林业专家宋盛中到该镇开展竹产业抚育相关知识培训,组织100名种植竹子的农户代表参加现场培训。该镇以此为契机,结合魔芋产业、辣椒产业、中药材产业等开展培训,为落实“万名人才兴万村”工作持续发力。

截至目前,镇雄县“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共开展培训1099次,培训各类人员33111人次,累计帮扶9442天;共发表宣传“万名人才兴万村”典型材料12篇,切实做好亮点措施、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扎根一线 抓实帮扶成效

“田老板的订单,我们上午还差740公斤,下午还有1500公斤等着哦,大家干起!”水富市团结片区党支部书记孙正彬不时朝果林里的村民喊话。7月的水富市骄阳似火,向家坝镇永安村茵红李基地里人影穿梭,村民们正在往外运送采摘下来的李子。

在一趟又一趟的往返中,村民的汗水浸湿了衣衫,脸上却挂满了笑容。果子品质好,还在树上就被老板订购了。说起今年的好收成,村民特别感谢水富市的“下沉人才”,他们针对茵红李拉枝、修剪、选肥、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讲解,动员群众参加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收入。今年,永安村李子总产量为800余吨,批发单价为2.2元1公斤,总产值为350余万元。

在茵红李基地的一农家院坝,几个人正通过手机视频介绍茵红李。“我家的李子色泽艳丽、个大肉厚,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今天产地直发,为大家包邮到家……”8名主播正在进行茵红李线上销售比拼,几个小时就销售了500箱1250公斤。“前期,我们已经下沉了一批电商人才,大力宣传推介农特产品、乡村旅游,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茵红李1200余吨、猕猴桃20吨。现在,我们正在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支线上销售队伍,希望能培养一批电商大户,进一步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水富市工信商科局工作人员付玉介绍说。

水富市自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以来,坚持“专业技术背景、良好政治修养、较强服务意愿、扎实业务能力、快速适应环境”5个人才选派标准,向30个村(社区)选派45名包括产业指导、基层治理、电子商务、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方面人才,累计开展培训220次,帮扶时间累计1656天,指导培训群众7900余人次。

2021年以来,在专家及人才的帮助指导下,水富市水果种植总面积达3200公顷,蔬菜达2733.33公顷,新建规模养殖场3家;抓好花坛村稻田养鱼综合示范点、水富金鲵驯养繁殖基地等基地技术指导,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6380亩,总产量3000余吨,总产值0.43亿元;新种植方竹2666.67公顷,全市竹子总面积达16766.67万公顷,实现竹笋总产量1170吨、产值1053万元,竹材总产量18278吨、产值910万元。据统计,2021年底,水富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89元,较2020年上涨1367元,群众在“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些实实在在的收益,来自董阳均、谭帮敏、谭兴学、李玲、罗兴国、郑强等农林科技人才长期蹲守一线,倾心尽力为农民送技术、解难题、想办法、找渠道的辛勤付出。专家人才潜心钻研、不辞辛劳、默默奉献,不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昭通日报记者:陈允琪 通讯员:刘 涛 向丽苹 文/图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