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赤水河源头富裕团结进步新高地

 2022-07-05 10: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赤水河源头的生态持续好转。 记者 毛利涛 摄

 盛夏时节,走进镇雄县林口乡湾子苗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曾经的土坯房、茅草房、泥巴路,变成了民族特色的小洋房、硬化路、串户路,文化活动广场、公厕、路灯、垃圾房、污水处理池等成为了苗寨的“标配”。这一切都得益于镇雄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设。镇雄县委、县政府整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易地扶贫搬迁攻坚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打造湾子苗寨,让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脚下的路是新的、住的房子是新的,湾子苗寨群众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崭新的。”村民黄雄曾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湾子苗寨的蝶变只是镇雄县委、县政府打造赤水河源头共同富裕共同团结进步新高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镇雄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加快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踏步向前的最大政治任务、最实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赶考答卷,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守牢底线。镇雄县委、县政府全面扛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体责任,建立“133”动态预警监测帮扶机制,实行县级领导“挂乡联村包组”、党员干部包户责任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238元增加至2021年的12398元,与2020年10716元相比增幅15.69%,全县无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人口,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9462户34913名少数民族脱贫人口持续实现稳定增收。

夯实基础。紧紧围绕建设“滇川黔接合部区域交通枢纽”目标,统筹推进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高铁、高速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硬化路,完成村组公路硬化5390公里,出境“大动脉”、县内“微循环”加快提速扩面。骨干水网加快建设,电网加密、通信提速工程有序实施,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快提档升级,农村电网、宽带、移动互联网实现全覆盖。

壮大产业。农业产业加快发展,“1+1+N”农业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竹子、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全县竹产业基地面积达到89万亩,产笋面积21万亩,实现产值3.5亿元;大抓基地建设推动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引进和培育猪猪侠、佑康、根源等大型龙头养殖企业,2021年,全县生猪年存栏98.15万头、年出栏140.8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1.74%和27.43%,同步推进魔芋、辣椒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稳步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发展,煤电产能持续释放,轻工产业有序推进,建筑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稳步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由2019年的14000元增加至2021年的18000元。

建美城乡。坚持以全县各族群众过上高品质的幸福小康生活为目标,加快推进“滇东北开发开放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以“两个60”为引领(县城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人),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和内涵品质。按照“全面抓巩固提升、点上抓示范推进”的思路,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组织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快推进190个行政村实用性规划;研究制定了示范乡(镇)“十有四化”、示范村庄“六有五无”的通俗易懂标准,启动实施了4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着力规划建设赤水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截至2021年末,全县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38.2%。

改善民生。紧扣打造“滇川黔接合部区域性教育中心”目标,坚持“穷县办大教育”,借力引智、合作办学,成功与云师大、西南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优质学校合作办学,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每年可为群众节约额外教育支出1亿元以上。紧扣打造“滇川黔接合部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巩固拓展合作办医成果,推动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创建成全市首家三级综合医院,实现了患者从“背井离乡县外求医”到“外地人慕名前来就诊”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保障持续提质扩面。近年来,转移就业人数持续保持在6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群众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及大病保险参保率逐年增加,均保持在95%以上,文化、养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基础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发展条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排名从2016年第117位上升到第34位。

共护生态。组织开展“全民齐参与、共护赤水河”宣传系列活动,依托镇雄新闻网、微镇雄APP等媒介开辟“赤水之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专栏等定期推出信息,组织10个宣讲团深入乡村专题巡回宣讲128场次,推进“保护赤水河”主题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营造全社会“共抓大保护、共护赤水河”的浓厚氛围。围绕加快建设“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目标,扛实源头保护治理责任,以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为重点,同步推进乌江流域、白水江流域生态保护,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探索推进低碳零排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在全市进行推广,垃圾焚烧发电厂、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生态公路等重点治理工程建成投用,“赤水源”区域品牌创建加快推进,系统治理、系统修复、系统保护的全域工作格局形成常态长效。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67%,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水平,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99.4%,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

通讯员:胡 琼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党建 镇雄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