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兴 昭通兴——梦·路

 2022-06-15 16:57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在巧家县药山镇塘上村工作4年了,这4年里,我孕育了1个儿子,塘上村的山梁也修建了一条条联通各个村民小组的水泥路。这些路是塘上村村民的“宝”。有了路,村民的洋芋、猪、牛、羊就能顺利地走出大山,挣到了钱,可以提升生活水平,为孩子们的未来带来希望。

很久之前,我就与巧家县结下了缘分。那时,祖父还在人世,而我懵懵懂懂刚记事。大人们讲述的人与事听一些,唯独巧家县这3个字直烙我心,大概是祖父常提起的缘故吧!巧家县盛产红糖,它的味美、价廉,让年轻的祖父垂涎欲滴。一次,祖父背着箩,翻过一座座山岭,越过一条条河流,穿过一个个村落,前往红糖的产地——巧家县,最终满载而归。一背箩红糖甜化了旅途的艰辛、腰背的酸疼,每讲起出门的经过,祖父嘴角都是上扬着的,语气都是自豪的。自此,我坚信巧家县是个好地方。

初次带丈夫到家中,奶奶栽种的月季花正在盛开。奶奶和妈妈想法相通,直夸小伙子不错,是过日子的人。高兴之余,担忧我嫁到昭阳区会受婆家欺负。如果受到欺负,山高路远,她们就是长翅膀也不可能一下子飞到昭阳区。她们坐在火炉旁一会儿激动、一会儿叹气,火炉里的火苗似知晓主人心事一样,忽高忽低,忽明忽暗。隔壁村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姐姐,跟我家有亲戚关系,嫁到了昭阳区一个半山腰上。她妈妈笑着去、哭着回来,跟我妈妈哭诉:“她不听话,非要往深山老林钻,那地方咋过日子嘛!一眼望不到头的山,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满山的松树,人怎么走?”门外的风吹进满屋的喜与忧,屋内的炉子添加了一个又一个蜂窝煤,奶奶和妈妈的心犹如风中的竹子,又像炉中火苗,摇来晃去,不知咋办才好。两人的担忧此起彼伏,千言万语化作互相安慰。妈妈说,她哪点都可以去,过得好与不好,都是她自己选择的。养得了她的身,养不了她的心。奶奶说,不怕得,我们是好人家,好人家的子孙走好路,小伙子看着还可以,过得成生活的,就由她自己决定吧!

第一次跟丈夫来到塘上村,我自认为做好了充足的心里准备。车行驶出了巧家县城,我的心就随着山坡一起荒凉了,巧家县到药山镇的路以独特的方式欢迎我这个初来者:路是犁,我胃里的东西是犁下的土,一直随着犁不断地翻滚,最后,苦胆水都要吐出来了。好不容易捱到塘上村,丈夫的家在白石岩村民小组,还要往上走几公里的土路才到。眼前的路不应出现在老照片中吗?怎会真真实实的在我脚下呢?我挽起裤脚,一边走,一边躲闪,路面没一丁点儿硬化的痕迹,倒是马蹄印、牛脚印、牛马粪便水洼随地可见,要是遇上雨雪天气,只能待在家里,外出买东西还得人背马驮。如此看来,丈夫是实诚人,之前所说句句属实。

我常笑丈夫矮小,娶了我是他的福分。他每次都笑着回一句:“我小时候随时饿着肚子去读书,没办法长高。你看,我兄弟从小丰衣足食,就比我长得高。”丈夫一边走一边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回忆纷杂似漫山的灌木丛,但始终围绕着脚下的路。塘上村最美的风景莫过于满山坡的洋芋,全家最大的收成也是洋芋,他们用洋芋供出了一个个大学生。初春播种,六七月收成,播种和收成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牛与马交换着劳作,牛耕地,马驮种子、化肥等。三月,洋芋苗在农人们爱的滋养中,深深浅浅、探头探脑的拱破泥土,露出洋芋苗。四五月,洋芋苗孕开出洋芋花,深绿的叶片间花朵紫的紫、粉的粉、白的白。风一吹,洋芋苗弯腰碰头了,洋芋花们凑近讲起了悄悄话,气息遍布山坡。远远地,就能闻到洋芋花那种独特的芬芳味。村民们的话里话外也都是洋芋,你家苗粗叶绿,我家花好,洋芋一定很好,卖了钱,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就有着落了,也不用去外面打工了。以前,洋芋收成好,愁;收成不好,也愁。路似被苦难压弯了腰的脊梁,窄而弯,车子想要进山就像让刚出生的婴儿走路一样——不可能的事。收购洋芋的车只能行驶到山脚的集镇上,要卖钱就只有自己想办法把洋芋运到山脚。马是家里最大的功臣,相当于家里的长工、任劳任怨,运洋芋这样的重活非它莫属。收洋芋的商贩来到山脚,喇叭一声接一声响起,大家奔走相告:“车来了,快装洋芋,吆马驮下去。去晚了,车走了,洋芋全烂在屋里,一家老小就白苦一季了。”这时,村民们拼的不仅是洋芋装袋的速度,还有马的好坏。马脚力好、力气大、走得快,可以驮上几百斤。慢的话,只能等下一次车来了;人等得了,洋芋等不了,时间长了,就烂了;价钱也等不了,三五天一个价,越往后,卖价越低,最后,说不定连肥料钱都挣不回来。可别小看这洋芋,养活的人可不只一两个,而是一整个村民小组。孩子们下山坡上学时,书包里装的是洋芋,午饭就是书包里的洋芋。那时,孩子们除了期待白米饭,还期待有汽车坐。

挖掘机来了,它用巨大的铲子钻进山肚子里,掏去山肚子里的石头、泥土,没几天工夫,就成了一条路。这路,让人倍感新鲜。孩子们上学早起,也不用大人们叫唤了,不约而同地早早醒来。早起干嘛呢?约着走新路。新路远,怕迟到,只得早起。一天,有几个孩子在山顶放牛,一辆货车沿着新路缓缓爬来,眼尖的孩子手指着山腰,惊呼:“天!快看……快看……车来了!车来了!”来干嘛呀?当然是收洋芋、买牲口。从那以后,村民们开始愁洋芋的产量少了,雨雪天气车辆不方便进出,其余时候,货车成了山里的“常客”。山坡上,洋芋花笑得更烂漫了;圈里,牲口的声音此起彼伏。村里人的口袋变得胀鼓鼓的,生活变好了,孩子们学了知识飞出了大山,在各自的岗位上谋生、追梦,脱去贫困这层外衣,完美逆袭。要是没这公路,丈夫可能早就辍学,只能延续父辈的样子继续生活。

我眼中的山路,丈夫心中的筑梦路。它会像丈夫一样逆袭吗?雨雪来临时,会变得坑坑洼洼吗?丈夫说,他和一位同学一样的工作岗位,一样的年龄,孩子都快上幼儿园了,结婚生个娃,一家三口多幸福呀!自认为年龄还小的我拒绝了,提出要这条泥巴路硬化了再结婚。要不然我哥姐他们送亲,车都上不来。山脚到山顶,又不是一步路的距离。

2019年,一天我刚下课,丈夫带着炫耀的口吻说:“我妈来电话了,说马上要硬化路面了,这下可以结婚了吧!暑假未到,路已硬化好,路面划分为数段,每一段都有人负责打扫。丈夫兴冲冲地让婆婆看了日子,美滋滋地等着婚礼。年末,在家人的祝福声中,我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如我所愿,娘家人的汽车开上山顶,直达婆婆家门口。

初见,路像极了无人照料的幼孩,浑身肮脏,嘴巴随时张大哭泣着;现在,路像什么呢?长大了的孩子,成熟、坚定、干净成了它的代名词。村里陌生的面孔多了,陌生声音也多了,那是商贩们进村入户贩卖水果、蔬菜及日常用品的吆喝声。腿脚不便的老人乐得合不上嘴,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家门口就能买东西,山里人变城里人了。

一天,丈夫打趣地说:“要是没有这路,我这媳妇怕是娶不成。这路,真是月老手中的红线啊!”

作者:魏坤和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