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乡村文化短视频有拓展空间

 2022-03-17 08:13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农村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短视频制作门槛低、使用成本低、极具现场感和感染力,新技术赋能为越来越多人提供了记录乡村、表达自我的契机。从早期走红的华农兄弟到展现田园诗意的李子柒,从藏族“白马少年”丁真到记录东北乡村生活的“张同学”,短视频在传播乡村文化上展现出惊人的影响力。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某短视频平台粉丝量过万的“三农”创作者超4万人,“三农”相关视频日均播放量超42亿次。

“土味”里道乡愁,短视频激发乡土情怀。乡村短视频走红,因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锄地种菜、生火做饭、亲友唠嗑,这些短视频在制作上远不及影视作品那般精致唯美,但不加修饰的随意感、轻松闲适的小乐趣,满足了人们对浪漫田园生活的想象。对于曾在农村生活的人来说,这类短视频唤起了乡愁记忆,产生了情感连接和身份认同。而对于城里长大的人来说,这满足了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期待。无论从哪种角度,短视频都带领人们重新发现一砖一瓦、一丝一粒,感受乡村之美、人情之味。

记录美好乡村,数字化的土壤才能“生长”越来越多的好故事、新故事。如果说前几年流行的返乡笔记是将乡村作为审视对象,那么现在的乡村短视频则转变了记录视角,重新书写了新时代的乡村故事。乡土民众或“新农人”不再是“被代表”的客体,而是积极表达自我、追求美好生活、传播乡村文化的主体。这几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改变了乡村面貌,短视频平台“拥抱每一种生活”的口号激发着人们的创作热情,像李子柒、“张同学”这样的农村网红越来越多。以传播江西非遗技艺让人熟知的篾匠李年根,以介绍家乡美景走红的土家族姑娘谭桂英……他们或在青山绿水中传递乡土人情,或在硕果累累的田间地头直播丰收场景,虽是个人化碎片化的呈现,但某种意义上也在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讲好村民自己的生活故事、激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短视频让乡村文化传播有了更多可能。但也应看到,“三农”题材并不是短视频走红的万能密码,大量复制和模仿的作品会降低它的吸引力。目前来看,乡村短视频单一化、同质化问题较为明显,还存在夸张低俗、粗制滥造等现象。乡村短视频不能在“创作蓝海”中陷入“流量狂欢”,否则不仅不利于乡村文化振兴,反而会丢掉乡村文化的本色。如何找准特色,让乡村短视频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如何超越娱乐化图景,让镜头下的“诗和远方”更能提升乡村文化价值,这些问题值得各方思考。短视频推动着更多人了解乡村新气象、关注乡村新发展,应以此为起点,通过更多有品质、有情怀的创作,记录真实乡村现状,创造美好乡村未来。(袁凤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永刚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永刚
标签 >> 评论 社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