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沿着高速看昭通(27)丨草木为证,贾家坝的自然之变

 2021-10-14 17: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常开银是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委会委员、贾家坝村民小组组长,这几天他有点兴奋。每天他都要去村庄的小河边转悠一圈,动员村民保护穿村而过的那条小河。

在常开银的眼里,除了温饱与富足,只有青山和绿水。

弹丸之地的贾家坝国土面积2平方公里,居住着110户459人。常开银说,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都外出务工去了,村里只有200人左右,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因此,村庄是寂寞的,就连从村庄旁边穿过的昭泸高速公路也是不声不响的,高速公路在洗白村开了一个出口后,村里渐渐有了生气。

因了这份寂静,才有了一条穿村而过的柏油路,才有了常开银的父亲常礼香喜滋滋的生活。

74岁的常礼香老人得意的是三个儿子虽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却衣食无忧:二儿子开了个厂,办起村里最早的幼儿园;小儿子在外面打工,房子修好后都没有住过一天,举家就到浙江省打工了。轮到要介绍自己,老人笑眯眯地指了指路边常开银开设的超市。

在常礼香的眼里,土地是金贵的,贾家坝700亩土地、山林曾经养活了400多人,现在,这700亩土地、山林养活的人不到200人,外出打工的人挣回了一家人的生活费,也看到了土地负重的后果,除了靠近公路边的土地种了少量的庄稼以及蔬菜外,更多的是退耕还林种下的板栗树、核桃树和竹子等经济林木。

土地得到喘息,植被一天天好起来了,林里的青冈树、冷杉一天天长高长壮了,林下的草甸越来越厚,不时有蹦跳的松鼠和兔子及飞来飞去的野鸡,可以捡到野生菌,村里人一般是不会到山里去的。

20年的光景,贾家坝人为了生活,远离土地,在东南沿海的城市里奔波,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也让休养生息的山林和土地,自由散漫生长着万物。

小小的村庄,有人从这里走出,读书就业或打工经商。20年来,村里人过着安安稳稳的日子,有人老去,有人出生,有人离开,有人回家,只有土地沉默不语。

河边,清水缓缓流过,水草下有小鱼游弋。抬头,青山可见,蜿蜒的柏油路逐渐远去。赤水河发源地就在20公里外,据说这里多年前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村里人出自美好的愿景,将从村中穿过的小河称之为“银厂沟”。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是连接滇川黔三省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

现在,随着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常态化,随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厕所革命”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的启动实施,村庄里储藏的绿色资源不经意间成了一笔财富,从洗白村到银厂村的乡村路边种植的千亩竹林,缓缓展示了一幅乡村美景。

采访手记

绿水青山 自然之态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和英雄河。

近年来,镇雄、威信两县聚焦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开展河道清淤、截污管网入地、河堤修复、环境整治、景观打造等专项行动,立足现有条件千方百计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生态体系。

作为赤水河源头和上游地区,云南扛牢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责任,在流域内建成以竹产业基地为主的经济林果,镇雄、威信两县森林覆盖率逐渐提升。

来自国家自然资源部的报告显示,经过持续的保护与治理,赤水河流域生态明显改善,赤水河流域干支流全面恢复自然流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赤水河鱼类达到149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 明 莫 娟 张广玉 文/图

审核:王明贵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王明贵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