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沿着高速看昭通(15)——脱贫主战场 交出好答卷

 2021-09-14 10:21  来源:昭通新闻网

8月31日,从镇雄县城出发,记者来到赤水源镇刘家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干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各家各户,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安置房鳞次栉比,室内窗明几净,室外绿树环绕,路面整洁,一派和谐的景象。

走进一处庭院,灰色大理石和白色墙面相互呼应,简约的装修风格给人干净利落的感觉,看上去温馨富足。女主人王小美端出石榴、核桃、提子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一看她就是一个贤惠的女人。

说起以前的生活,王小美感触很深,在外漂泊了10多年,如今在刘家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了自己的家,王小美非常知足。爱人罗成俊祖祖辈辈生活在铁厂村,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没结婚前,罗成俊向王小美坦白,自己老家在大山里面,非常贫困,让王小美考虑清楚要不要嫁给他。王小美看中的是罗成俊踏实勤劳,义无反顾嫁给了他。

“原来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一到天旱连用水都愁,早就想住新房了。”罗成俊说,以前,一家人住在铁厂沟山腰上的土坯房里。经过四五十年的使用,土坯房早已成为危房,但无力改建的现实让罗成俊只能“望房兴叹”。

越是贫穷,越有求变的思路和动力。走出大山,成了罗成俊寻找出路的唯一方法。凭着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在过去的10多年里,他和妻子辗转浙江永康的电子厂打工,罗成俊也没有让王小美失望,生活也还算美满。可是居无定所,不断上涨的房租也让王小美惆怅过,为了照顾老人、陪伴孩子成长,王小美和罗成俊决定回到镇雄发展。

搬迁群众迈上幸福路 王姣 摄

2015年,镇雄县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 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产业发展、就医就学、饮水安全、农村道路、住房保障、人居环境、精神面貌等发生根本性改变。2019年1月,罗成俊一家4口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搬到位于铁厂村的刘家坪安置点。

“路通了,又住上了新房子,日子越来越好了!”看着家门口的泸昭高速公路建设,王小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条通往娘家的路王小美期盼了好几年。王小美是昭阳区旧圃镇人。高速公路建成前,王小美回娘家,从镇雄至昭阳区要花将近5个小时,带着两个孩子回家极不方便,一路颠簸摇晃。昭泸高速公路通车后,她只要花两个小时就能回到娘家了。

为搬迁点群众送岗上门  胡琼 摄

全国脱贫看云南、云南脱贫看昭通、昭通脱贫看镇雄。镇雄集结最强大的队伍、集成最有力的机制、集中最优势的资源,在古邦大地打响了一场战天斗地、攻城拔寨的脱贫攻坚大决战,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77万户56.58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各级干部各族群众发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唱响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脱贫壮歌,创造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脱贫奇迹。困扰镇雄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镇雄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荣誉交出了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答卷。

采访手记

握紧接力棒 跑好新征程

初秋时节,万物静美。镇雄县经过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役之后,大山处,硬化公路犹如飘带在山间缠绕;大地上, 一个个迸发希望的特色产业,都在释放崭新的活力;村寨里,白墙黛瓦,山水如画。村民从“人无三分银”到“两不愁三保障”,荒山穷山变“金山银山”。今日之镇雄,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镇雄县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握紧脱贫攻坚接力棒,跑好乡村振兴新征程。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 娟 杨 明 张广玉 文/图  视频/镇雄融媒体中心提供 兰波/剪辑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