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提升劳动力服务效能助力乡村振兴

 2021-08-07 09:48  来源:昭通新闻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人才。今年以来,大关县坚持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理念,立足县情实际,着力抓好人才培养、转移就业、巩固发展等工作,大幅提升劳动力服务效能,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结合人才需求,抓好人才培训培养

针对在企业就业的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强化实操实训培训,让低收入劳动力由“民工”向“技工”转变。坚持把“以工代训”作为支持企业稳岗位、保生活的重要抓手,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围绕县委、县政府和镇村产业发展需求,摸清群众培训意愿,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活动,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切实提高生产劳动者的实用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今年以来,结合务工需求和产业发展“双需”,相继开展电工、焊工、中式烹调师、种植养殖等培训1690人次,培训劳动力1666人次,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建立“大关人才信息库”,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在城乡规划、乡村建设中建言献策、发挥作用,聚力打造一批特色亮点突出、主题鲜明的旅游小镇、文化集镇,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结合产业发展,拓展县内就业岗位

充分利用扶贫车间、全县重点工程企业、扶持创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以创业贷款政策为载体,积极为返乡农村劳动力搭建创业平台,开展针对性、实用性技能培训,拓宽搬迁群众就业门路。建立定期联络机制,搭建县内周边企业、个体工商户、建筑工地、专业合作社等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主动服务、主动找机会、主动对接。

对于“能出去,但不能远走”的劳动力,帮扶就地就近就业;对于无法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大龄、残疾劳动力,多渠道开发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同时,围绕“服务基层、长期协作、共建平台、合作共赢”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引进有技术、有资金的人员返乡创业,全力打造符合大关特色的规模性特色产业,促使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

截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4万余人,全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5861个,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户1152万元,带动249人实现就业。

结合资源优势,抓好县外转移就业

大关县立足实际,紧紧围绕“稳就业、促增收”的目标,重点建好“2+100”就业基地,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打造“关河工匠”劳务品牌,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平台、出台措施、组建劳务输出服务站”等方式,深入推进就业培训、劳务派遣、劳务输出等工作。

以“准”为首,精准对接抓转移就业,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开展调查摸底,做好实名制登记台账,做到有就业意愿农村劳动力信息精准,确保人岗信息精准匹配。以“细”为本,精细服务抓转移就业,加强与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大型用工企业对接,发布岗位信息,搭建招聘平台,线上线下齐发力,为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牵好线、搭好桥,定期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切实做好稳岗服务。以“转”为要,探研思路抓转移就业,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积极探索新路径,拓宽新思路,做好做实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截至7月底,大关县累计转移就业132577人,较去年的126403人增长了6174人,转移就业率达90.4%。

结合职能职责,抓好社会和谐稳定

持续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保险工作,不断提高社保覆盖面和参保率,确保低收入家庭、特困人员家庭100%参保、符合代缴条件的人员100%代缴、符合领取条件人员100%领取待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全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劳动监察大队联合执法,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积极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促使用人单位依法依规办事。认真收集和倾听群众来信、来电、来访诉求,做好登记、回复、办理,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件件有着落。

截至目前,大关县依托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为235人追回欠薪89.365万元;劳动争议仲裁结案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80%,涉案金额达97万余元。择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开展脱贫成效巩固评估遍访、新冠疫苗接种及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社保、维权等政策宣传,全力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持续做好挂钩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帮扶、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为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环境。

通讯员 邓均波 张喜彬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大关 三农 农村 农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