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是昭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1-06-08 22:22  来源:昭通新闻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证明,人心向背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今天,昭通要开创建设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的崭新局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谱写好中国梦的昭通篇章,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

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始,“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就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是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的,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为全世界劳苦大众谋利益。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思想家,毛泽东毕生都在思索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经过反复思索与实践,他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关键,确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从长征路上的红军鞋到淮海战役的小推车,从孟良崮战役的担架队到小岗村的红手印,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回望昭通的发展,我们之所以能够在抗震救灾、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战役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时事事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切实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合力。

不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年代,抑或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人民的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人民立场,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100年的风雨历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一庄严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毛泽东提出,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在战争年代,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就是翻身求解放,能够当家作主。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英勇卓绝的斗争,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国门,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真正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争取让人民生活尽快好起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认真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并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之一,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政策和方针的出发点和归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都着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接近,更有信心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人民梦。

进入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就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和全局出发,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昭通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昭通发展的关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维护人民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内外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就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指引方向的指南针,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挖掘昭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为适应不同阶段的形势任务而进行体制机制的重塑;创新是主动作为,在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管理等各方面开展新探索、创造新事物。可以说,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两个“轮子”。“十四五”时期,昭通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挖掘增长动力,才能实现动能转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人性化,不断增加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大力推进平安昭通建设,社会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在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方面,走出一条切实有效的社会建设之路。

三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昭通发展的策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是重要的方法论。尽力而为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既定工作目标。民生工作直接关乎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搞好这项工作,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尽心尽力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量力而行就是要实事求是,有多大本事出多大力,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事情,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做超越阶段和能力的事情,决不能脱离实际。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在民生领域的诉求更加多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重。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既要主动进取、尽力而为,又要尊重客观、量力而行,立足实际多办利民惠民的实事,促进昭通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努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 张恩义)




审核:秦勇   责任编辑:陈忠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秦勇
责任编辑:陈忠华
标签 >> 民生 昭通发展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