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县红光安置点群众谈生活之变

 2021-01-18 10:4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时近岁末年初,外出务工的游子逐渐返乡。寒冬里的永善县红光安置点时常能看见拖着行李回家的群众,孩子们听到父母回家的消息,便匆忙外出迎接,拽着行李包,边走边问:“这次带的什么呢?变形金刚还是奥特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之情。

在一年前,大家要回趟家可没那么容易。由于居住地偏远,大多散落在大山深处,不仅路途远,而且山路崎岖,车子到达不了,只能背着沉重的行李步行回家,若是遇上冰冻天气,路上少不了要摔跟头。如今,贫困群众享受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搬进红光安置点,不仅有了宽敞明亮的房屋,而且家里通了网络,通信也十分便捷。易地扶贫搬迁给贫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红光安置点,听搬迁群众谈生活之变。

李昌伦:身残志坚守初心

来自永善县团结乡新田村新房村民小组的李昌伦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自1964年入党时,他就告诫自己要以身作则,事事争先,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因双脚残疾,老家交通不便,只能拄着拐杖劳作,那时买包盐,别人走一两个小时,而他要走大半天。虽然身体残疾,但是李昌伦为人积极乐观,常常在村里帮忙捡拾垃圾,维护村里环境卫生。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到村里时,李昌伦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常对群众说:“国家政策这么好,是党的关心,才能有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家要珍惜。”

如今,搬进红光安置点,交通方便、道路平坦,为方便老人出行,孩子们便给他买了辆电动轮椅车。爱国卫生运动宣传进安置点,李昌伦便坐着轮椅车出去捡拾垃圾,孩子们担心安全,便叫他不要出去了。老人却说:“以前老家交通不便,我时常感到没有做好,做得不够,现在处处宽敞方便了,我还有什么理由躲在家里,年轻人看见我这样,更不好意思乱扔垃圾,大家的习惯都越来越好了。”

如今78岁的他,时常坐着轮椅车游走于安置点的每个角落,清理每一处死角,不留一个烟头,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人,还时常教育身边的年轻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杨国江:自力更生谋幸福

2019年12月,杨国江一家随着浩浩荡荡的搬迁队伍搬进红光安置点新家,看着安置点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平坦的道路和学校里宽敞明亮的教室,杨国江不禁红了眼,曾经那遥不可及的“安居梦”如今实现了,孩子们也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

搬迁前,妻子在家种地带孩子,自己在外务工,由于文化程度低、缺技术,年收入仅有一万多元,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搬进红光安置点后,县里多家部门组织家政、挖掘机等劳动技能培训,并开展推荐岗位、企业联合招聘等活动。经推荐,杨国江外出务工,且就业岗位薪资稳定,妻子陈治美也在红光安置点物业公司应聘上保洁工作,每月收入1500元。家中的3个孩子,老大在广东省中山职业技术学校读书,每年学杂费全免,还享受国家“雨露计划”资助政策,老二、老三均在永善县红光九年一贯制学校上学,学校到家不过5分钟路程,良好的教育环境也让孩子们的成绩进步很多。

现在杨国江一家人都找到了各自努力的方向,在安置点新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

(稿件来源:昭通易地扶贫搬迁微信公众号)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永善 安置区 感党恩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