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丨让年轻干部扎根基层还得拿出“硬”措施

 2020-12-01 11:07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日,一名在市直单位工作的年轻干部申请调入乡(镇)工作,这名年轻干部分享道,作为督导员驻村开展工作已两年有余,在基层一线工作收获颇丰,希望到乡(镇)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笔者认为,让年轻干部流向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还得拿出“硬”措施,把基层打造成他们心向往之的“资源洼地”“发展高地”“生活福地”和“精神圣地”,凭借高地之“势”吸引人才回流,让年轻干部留人更留心、留迹更留绩。

干部选用机制要规范,让年轻干部政治上有“奔头”。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各级党组织要创造和扩大基层干部的政治发展前景,进一步加大从基层培养干部的力度,把是否有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干部使用、职级晋升、公开遴选的重要依据,让“基层工作经历”成为硬性条件。同时,合理倾斜资源,不断巩固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成果,在总数核定的情况下,强化区域内部统筹,提高基层单位在机构编制、职务职级、专技职称等资源分配中的占比份额,让基层真正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摇篮,使优秀人才“上得来、下得去”“下得去、上得来”,让基层干部真正留在基层成长。

干部思想教育要经常,让年轻干部工作中有“劲头”。在乡(镇)工作多年的干部,或多或少有着“不求上进,也没有上进心,工作能少则少,工资不少就行”的得过且过思想。因此,乡(镇)领导要借助交心谈心、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增进乡(镇)领导与干部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工作情况及思想动态,倾听干部诉求,化解纠纷矛盾,安抚干部情绪,加强关心和心理疏导,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引导每一位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同时,要创新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并为乡(镇)干部提供更多教育培训机会,提高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别让只让“牛”耕地、不让“牛”吃草的现象出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让基层干部在一线成长成才。

乡(镇)倾斜政策不能少,让年轻干部生活上有“甜头”。笔者发现,有的乡(镇)近年来花大力气改善办公条件、职工食堂等硬件设施,有条件的乡(镇)还建设周转房、廉租房,不断改善外地年轻干部的居住条件,努力为干部职工创造一个更舒适、更人文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同时,及时审批发放乡(镇)工作岗位补贴,不断提高基层工作的经济待遇。一位乡(镇)的组织委员与笔者谈道,在干部年终考核时,县委组织部将优秀名额向乡(镇)一线倾斜,乡(镇)党委把优秀名额评给了干实事、能干事的干部,树立起了重实干、用实心、办实事、求实绩的“风向标”,在工作相对较少时灵活安排调休和带薪年休假,既推动“老中青”心往一处想、各部门劲往一处使,又让年轻干部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良好局面,乡(镇)各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作者 余朝波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评论 价值观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