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传回好消息,昭通作家吕翼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2020-09-27 11: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9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并致辞,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阎晶明,国家民委副主任郭卫平,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胡邦胜、邱华栋,中宣部文艺局局长诸迪,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郭建民,作家叶梅、艾克拜尔•米吉提等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颁奖典礼由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主持。昭通作家吕翼获得中短篇小说奖。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致辞中向获得本届骏马奖的31位作家、翻译家表示祝贺。她说,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展现着2016年至2019年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丰盛收获。

“骏马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奖,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齐名。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创设于1981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二届,它的根本宗旨就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促进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回顾骏马奖创设以来的历程,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当代文学的历史,我们看到,广大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无愧于我们的神圣责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如万斛源泉、随地而出,如陌上花开、目不暇接,滋养着各民族人民的心灵,凝聚着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构成了我们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中生机勃勃的盛大景象。

吕翼,彝族,1971年生,昭通日报社总编辑。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大家》《雨花》《边疆文学》等发表小说多篇(部),有作品入选《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2005—2015中国少数民族小说精选》《2018年度中国中篇小说精选》等。出版作品有《寒门》《割不断的苦藤》《岭上的阳光》等十余部。获云南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云南省德艺双馨青年作家奖、云南省优秀期刊编辑奖、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2018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中共云南省委联系专家。

在获奖感言中,吕翼说:《马嘶》是我几年前所写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几个作品里,我不断写到一匹马。我把它命名为“马老表”,背景是20世纪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我让它随一个叫作乌铁的夷(解放后称“彝”)家汉子,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一起奔波、犯错,一起受苦、吃亏,一起醒悟、成熟,一起度过暗黑,迎来早春和黎明。《冤家的鞋子》是第一部,写得犹豫、酸涩和生疼。《马嘶》是第二部,故事更曲折,人性更复杂,作品的朝向更为光亮。马老表与主人乌铁,与乌铁抢来的女人开杏,与开杏的男朋友胡笙,与开杏的哥哥开贵,一起构成了过去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构成了这个小说的此起彼伏,构成了想爱爱不了、想恨恨不断的苦短人生。马老表不止一次地出现。它高大、威武、个性鲜明。每写一个小说,我就觉得靠近了它一些。我喜欢马,喜欢它高大端正的身材,喜欢它的忠诚、果断,喜欢它能够负重忍辱的奔跑,喜欢它能用深情的眸子、摇摆的鬃毛和尾巴、长长的嘶鸣、轻轻重重的蹄声与人对话。这样的感受刻骨入髓。结集时,便以《马嘶》为书名。《马嘶》里的故事,来源于乌蒙大山与金沙江两岸。不论是《逃跑的貔貅》《命定的石头》,还是《来自安第斯山脉的欲望》《割不断的苦藤》,都是从胸腔里迸出硬核,粗犷的、生涩的、野性的、豪迈的,甚至是带有疼痛感的。马的悲喜就是人的悲喜,马的嘶鸣就是人的嘶鸣,马的生死就是人的生死。我写动物之痛,写人物之苦,写时代之变,写民族之间的碰撞、纠结、交流与融合,写世道人心的起落、辗转与涩重,力图表达一个底层负重者对世界的张望。其间既有个人的恩怨情仇,又有着更多的家国情怀。这世间甜比苦多,美比丑多,爱比痛多。

写作的路很曲折,很艰辛,但它会将人生的意义升华,会将民族的精神张扬和重塑。我在内心给自己喂养一匹马,时时给它添草加料,预备随它翻山渡河,走得更远。

评委会对吕翼的授奖词:吕翼的《马嘶》具有地方志和人物志的志向,以现实主义的、全景式的目光描摹金沙江彝族山区的过去和现在。


内容简介:

神秘莫测的大西南,有磅礴起伏的群山,有奔腾怒吼的江河,还有无法意料的人事。作者久居彝汉杂居之地,经历着苦涩的世道人心,感受了惊心的山河传奇。其以多民族的交融碰撞为主题,为我们徐徐展现一幅陌生滞重的边地画卷。《逃跑的貔貅》除了揭露世人给狼披上华丽外衣这一可怕现实外,还抒发了文化艺术科学依附于毒瘤的悲叹之情;而《马嘶》则以马喻人,既有家痛国恨,也有个人的恩怨情仇;《来自安地斯山脉的欲望》在“快”与“慢”的欲望哲学之中,讲述了知识分子与村民的碰撞与相融……

游刃于历史与现实的写作

尹汉胤

昭通古称乌蒙,置身在浩海腾波的峰峦之中。以锁钥南滇、扼守西蜀、俯视黔贵的要冲关隘,翘首在云南东北部。生息繁衍在这片高原的昭通人,在困厄的大山中,以顺生自然的胸怀、守土绝生的意志,在这里创建了自己的家园。古往今来,这里便出没着政客、商旅、军阀、土匪……各色人等。不同宗教、民族、文化于此交汇、碰撞、融合,从而沉淀出了昭通人包容开放的地域性格、乐观达生的生活态度。漫长岁月中,这里从不缺乏活色生香的故事,更不缺乏惊世骇俗的人物;近代历史中,昭通诞生了多位杰出人物,其不同凡响的生命抱负,让后人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领悟了立世为人的生命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有志于文学的青年,将昭通的地域生活演绎为各类文学作品,从而声名鹊起于新世纪。随着文声日隆,一个以“昭通作家群”为标志的文学现象再次使昭通显赫于云南。

出生在这块丰厚的土地,从小聆听着民族悲壮迁徙故事长大的吕翼,潜移默化地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文学种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师范毕业,来到一个叫冷水河的山村小学开始了教师生涯。生活在民风淳朴的山村,每日面对着心灵纯净的孩子,使他感悟到了万物生命的本真,原生态灵魂的高贵,难以抑制的文学创作冲动萌动于心。在阅读了大量昭通人文历史、中外文学名著后,他尝试着用文字触摸这片土地的人性心灵。夜阑人静时,神性的民族历史、祖先的故事、乡村风物……一一萦绕在他脑际。冥冥中一种声音在心底召唤着他,在冷水河嫩绿的春风中,那颗潜藏在吕翼心中的文学种子发芽了。一篇篇“豆腐块”开始出现在当地报刊上。日积月累,他的作品引起了有关领导的注意,将他调到了昭通市委办公室,成为了一个能写各种材料的秘书。工作环境的改变,社会生活视野的扩大,使他从现实社会中获取了大量生活素材,从而使他的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作品人物鲜明地呈现出人性的高贵与卑劣。

小说《角色》在《滇池》的发表,标志着吕翼的小说创作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由此他的创作便如高原江河奔涌起来,他成为了昭通作家群中一位勤奋多产的少数民族作家。近年来已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大家》《边疆文学》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小说,其中一些作品还被《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2001—2015小说月报少数民族作家精品集》《2018年度中国中篇小说精选》等选载,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六篇小说,是吕翼小说的一个精选集。作品既有历史题材,也有现实题材,视野开阔,负载丰富,语言独具特色。吕翼以马为主要对象,写过一系列小说,小说构思巧妙,故事波澜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充分展现出了吕翼小说创作的才华。这种互文式的写作,让人物在不同的篇章里拉拉扯扯,时断时续,互相裹缠。让人物的命运经纬交织,互相补济,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后完整地、丰富地抵达小说的内核——人与人之间的碰撞、排斥、交融、接受、大爱。之前,曾读过他的中篇《冤家的鞋子》,小说以一双鞋为引线展开,围绕着这双鞋的归属,将三人的爱恨情仇、人物命运贯穿起来,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地开启了小说故事。小说中的开杏,是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农村女性代表,在即将与胡笙成婚时,竟被乌铁强行夺爱,身心遭受了极大摧残。在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中,她违心地断绝了与胡笙的恋情,屈辱地与乌铁开始了无爱的生活。然而以强暴手段得到开杏的乌铁,虽发自内心地喜爱着开杏,却始终没能得到开杏的真爱,只能在开杏冰冷的眼神中承受着精神惩罚。就在三人于爱情悲剧中苦苦挣扎时,日寇侵略的炮声迫近了故乡。两个不共戴天的情敌,义无反顾地共赴抗日战场,在全民族同仇敌忾与日寇的殊死战斗中,两个人以民族大义消弭了个人恩怨,成为了生死相护的战友。《马嘶》是《冤家的鞋子》的继续,小说以马喻人,既有家痛国恨,又有恩怨情仇。以一匹战马为线索,避轻就重,另辟蹊径,通过不同的人对待一匹战马的态度,写出了战争的惨烈、获取幸福的艰辛和人性的美丑。

地域写作是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优势。小说中奇绝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描写,充分展示出了吕翼对地域文化、民族心理、民族风俗、深层关系的准确把握。小说中对三人的情感处理,没有给人以生硬的脸谱化感觉,始终依据着各自文化背景、情感脉络还原在那个历史大背景中,以独特生动的生活细节呈现出来,最终过渡到抗战烽火中。在血与火的残酷战场上,随时生死面前,个人恩怨自然会在那一刻退居为次要。从战场回来的乌铁失去了双脚,而那双寄托着开杏毕生情感的鞋子,终于穿到了胡笙脚上,并将陪伴着他踏上奔赴陕北的新征程,从而赋予了这双鞋新的情感寄托。通过这篇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熟驾驭昭通历史、地域风情,将小说写得风生水起、荡气回肠并且生活积累丰厚的吕翼。

《割不断的苦藤》则又让我们看到了对社会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吕翼。在这篇小说中,吕翼以敏锐的观察捕捉到了当今社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原本淳朴的一些农村干部,随着权力的扩大,在利益诱惑下心态发生了变化,最终走上了腐败之路。小说中的辛苦是一个出生在苦寨的孤儿,艰苦的苦寨生活经历,使他与全寨人共同盼望着早日割断这条苦藤。凭着苦干实干和出色的工作,他升任了副县长,上任第一天,他便立志要成为割断这条苦藤的人。然而,在修建通往苦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各种人际关系的复杂。在疏通这些关系过程中,他不仅切身体会到了种种潜规则,更懂得了蕴含丰富的“为官之道”。在他感到茫然无措时,与他朝夕相处的驾驶员,成为了他排难解困指点迷津的帮手,由此让他逐渐悟出了此中之道。“你对这样的事情反感了、拒绝了,那一定是要出问题的。那样别人说你脱离群众,说你不给面子,说你不识抬举,说你假装廉洁,那很多工作就难以协调。你安排工作下去,人家表面跟你谦虚着、应付着,可就是不给你办,就给你拖着,软软的、绵绵的。你说人家没有干,可人家是应承下来的。工作进展不大,成效不明显,也不能全怪下面,下面也有下面的难处;你说那些工作都干了,却什么也没有。一次你可以生气,两次可以发火,三次可以摔茶盅儿,十次八次可就不行了。”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淳朴正直的辛苦,一步步放弃了道德良知,心理发生了扭曲,最终精神坍塌,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从一个立志割苦藤的苦寨人,堕落成了一个贪污施工款的腐败分子。小说将辛苦堕落的心路历程写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令人信服地看到了吕翼挖掘人物心理、展示其内心细微变化过程的细腻透彻的能力。尤为令人钦佩的是,这篇小说是发表在2004年的《大家》6月号,一经发表即被《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所选载。由此可见早在十多年前,吕翼已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了社会肌理深层,开始用文学手术刀剖析社会腐败现象。

作为少数民族作家的吕翼,多年来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感,关注着自己民族的历史与发展,以文学作品展现着现实社会的丑恶现象,歌颂着新时代的民族正气。厚重的生活积累、深刻的文学思考、勤奋努力的创作,都预示着他蕴涵着巨大的文学潜力,正处在一个文学创作的爆发期。

那就让我们静静地期待吕翼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吧!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作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