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镇雄警方打“组合拳”镇“熊”——镇雄公安局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治理高危人群纪实

 2017-07-09 10:06  来源:

今年以来,镇雄县公安局为着力破解“因病”、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治安高危人员管控难题,镇雄县公安局积极探索,通过建设“一区”、“一校”、“一中心”、“一基地”,打出了一套有力“组合拳”,有效治理了社会上被称为“熊人”、“牛人”的高危人群,找到了解决治安问题的有效途径,社会治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日,记者对镇雄县社会治安创新治理举措和经验进行了实地采访。

唯破而立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起典型案例,今年40岁的李波(化名),以前是一名货车司机,22岁那年染上了毒瘾,自此开始不务正业,以盗养吸,只要没有毒资了,就不分时间、地点随机盗窃。由于他因为在此前的一次肠胃手术后,不注重保养,且吸上毒后,伤口化脓,一直迟迟未处理,导致一截肠子外露。公安机关在抓获他后,按法律规定不符合羁押条件,经教育后只得将其放了。抓住法律“软肋”的李波,胆子也就越来越大了,到处偷盗,怕惹出事端的被害人,看到李波这样的身体状况,往往也就选择了忍气吞声。就这样,从李波22岁到今年40岁,他共盗窃300余起。李波告诉记者,他偷盗的最大金额为18000元,最小的几百元。但令李波万万没想到的是,自从镇雄县建设了“公安监管医疗区”后,他被有效地监管起来了,这也是他偷盗18年来,首次被公安机关羁押。

镇雄下辖3街道办22镇7乡,拥有约166万人口,为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长期外出务工人员近50万,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人均纯收入处于云南省最末位,系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作为维护一方社会治安稳定的镇雄县公安局,现有民警612人,警务辅助人员560人,警力占全县人口的万分之三点六八。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镇雄县公安局深入调研,准确把脉,找准了根源所在。

据镇雄县公安局局长白孝东介绍,镇雄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昭通市公安局的关心帮助下,在县民政局、人社局、卫计局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建设“一区、一校、一中心、一基地”把高危人群进行相对集中管理、教育,减少了其反复作案带来的危害,为社会、为家庭减负、减压。

“一区”破解了因病不能羁押难题。该局与镇雄365医院合作改建了“公安监管医疗区”,收治因病不能羁押的特殊违法犯罪群体。自2017年1月建成运行以来,已收治各类违法犯罪特殊人群137名。

“一校”破解了违法青少年的帮教难题。镇雄县公安局改建了镇雄县松林湾学校将其作为“特殊学校”,拟于7月份开学招收有违法行为的青少年学生,实行全智能监控、封闭式管理;开办六、七、八三个年级,除开设普通中小学全部学科外,还增设心理矫治、法治教育等课程,通过评估结业的学生将转入普通中学继续学习。

“一中心”破解了重点人员漏管失控难题。该局与镇雄建华医院合作成立“镇雄县关爱康复中心”,内设“两区一室”(精神病人治疗区、流浪人员康复区、醒酒人员治疗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工作规范,配备专职保安,公安机关接处警后将这些人群交由医院120救护车接送患者,车上配备监控、约束带、执法记录仪,切实消除公安执法安全隐患。

通过打造“一基地”破解就业安置难题。该局拟在镇雄县看守所搬迁后,将原镇雄县看守所改造为“阳光就业安置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产业项目,解决1000余名已判刑监狱拒收人员、社区矫正及强戒过渡强化期吸毒人员、因贫致罪刑满释放和劝返回乡前科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尽量将其吸附在本地。

不惧险阻 伸出“铁腕”拔除“毒刺”

2017年5月,芒部镇下肢瘫痪的残疾人汪天明因贩卖毒品被镇雄警方成功收押,自2014年以来,汪天明曾多次贩卖少量毒品被公安抓获,但总是因下肢瘫痪不能收押而被取保候审,法院开庭因其无法出庭还得到其家中宣判。汪天明因贩毒于2014年12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15年8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16年3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合并执行总刑期11年。

屡次贩毒的汪天明因身体残疾逃过牢狱之灾,而汪天明非但不思悔改,还以残疾人作为“护身符”,继续在家中贩卖毒品。无法对汪天明进行有效打击,导致芒部、尖山、赤水源等乡镇的特殊人群,比如患艾滋病、患心脏病以及吸毒等人员长期游荡在芒部集镇偷鸡摸狗。群众今天不见了一个铝盆,明天不见一口铁锅的警情时有发生,搞得人心惶惶。

没有任何人能触碰法律的红线,2017年3月,镇雄县公安局成立监管医疗区,目的就是收治这群因身体原因不能收押的特殊人群,芒部派出所民警迅速出击,面对扬言谁抓他就用针筒捅谁的艾滋病人郎某等人,毫不畏缩,成功将这群特殊吸毒人员抓获送监管医疗区监管。从此,汪天明家那条街的群众终于清静了。

6月29日,天空虽然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加之集镇正在修建,但附近的群众还是三五成群的坐在自家屋檐下有说有笑,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现象。记者走上去随机采访了汪天明的邻居李某,他笑着说:“现在吗,清静了,晚上也敢把东西放在外面了,以前即便是白天也不敢放一条橙子在门外,随时都会被他(指汪天明)偷走,而且还不敢问......” 邻居都不敢让娃娃些去汪天明家玩,怕孩子学会吸毒了。

白孝东告诉记者,目前,国家禁毒委将镇雄县从“外流贩毒通报警示县”降级为“外流贩毒关注县”。

以人为本 高压管控下的温情

镇雄县公安局政委邓昆告诉记者,2015年来,镇雄县共发命案33起,其中5起为精神病人在发病状态所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醉酒人员、流浪乞讨人员故意伤害他人、寻衅滋事、损毁公私财物等案件时有发生,给“四城同创”带来不利因素,给社会和谐、治安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镇雄县公安局与镇雄建华医院合作成立“镇雄县关爱康复中心”有效消除了这一隐患。镇雄县建立完善了精神病人的处置机制,一旦发生突发情况,民警、镇村干部和医务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并实现控制、鉴定、收治三个环节无缝衔接。遇有流浪乞讨人员,及时进行身份核对,查清来源,设法通知家属领回;无法查清的,护送到关爱康复中心接受救治救助,必要时,对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进行DNA比对。对接报的举止失控的醉酒者采取约束措施后,第一时间查清身份,设法通知家属领回,待酒醒后依照法定程序调查处理;无法查清身份或通知不到家属的,由民警、建华医院保安送至关爱康复中心醒酒。

6月29日,记者在“镇雄县关爱康复中心”见到了三个连自己名字都说不上来的智障人员,他们被人每人100元的价格卖到黑砖窑出苦力,后来,被镇雄公安解救后送到这里。

记者了解到,不管是“镇雄县关爱康复中心”,还是“公安监管医疗区”接受监管的患病犯罪嫌疑人,收治的费用实行医保报销、民政救助、政府兜底,即治疗费用按新农合相关规定给予报销,生活费用由病人家属支付,无力支付的困难群体由民政部门实行救助,费用超出部分由县财政拨付经费解决,有效解决了因经费紧张导致收治不力的问题。

据镇雄县公安局通报,通过建设“一区、一校、一中心、一基地”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对集中管理、教育,减少了其反复作案带来的危害,为社会、为家庭减负、减压,走出了一条社会治安创新治理之路,打造成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希望工程、阳光工程。今年以来全县盗窃、抢劫、诈骗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了29%、61%、40%。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广玉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