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产难销?破解扶贫产品“出村难”

 2020-02-29 18:4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内蒙古察右后旗扶贫基地种植的西瓜走进北京社区 李欣 摄

时下,各地扶贫项目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居多,受市场波动、物流体系薄弱、农业本身特点等影响,扶贫产品出村入市之路常遇梗阻。为此,扶贫干部与农业从业者积极探索出路,抱团发展,促进扶贫农产品顺利销入市场。

变现难、出村难

华南某村盛产贡柑,全村去年共900万斤左右的产量,其中20多户贫困户有60多万斤。

驻村第一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贡柑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大中商家采购,这些采购商将贡柑分销到超市、批发市场、门店等。小部分产品靠贫困户自身的个人销售网络。其余产品就靠第一书记通过微信朋友圈、个人关系销售。

“大中采购商虽然采购量大,但议价能力很强,对产品要求也高,价格压得低。”这名驻村第一书记说,一般贫困户或者农户都缺乏销售能力,参与市场时自然缺乏议价能力。

对于零散种植、养殖贫困户来说,扶贫产品出村有时更加困难。“我们村食用菌的市场销路是个难题。”西部某地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说,现在产销对接工作让不少扶贫干部发愁。

华南一名村干部也反映,村里有个养殖扶贫项目给贫困户发放鸡苗。“零散养殖,又不是规模养殖,这些鸡苗长大后,基本上没有贫困户能卖出去,大部分是自己吃或送人。”村干部说。

多重因素制约

物流体系不畅通、产品小散乱、品牌支撑能力不足等是制约扶贫产品出村变现的主要阻力。

半月谈记者发现,贫困户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技术无法达到现代化要求,加上贫困户基本上是分散小规模经营,生产过程很难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这导致产品种类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且无包装、认证等,跟不上市场需求。

“没有标准化的产品,就没有好的市场。现在市场上对产品的需求,以标准化的产品为主。”广东清远市寻乡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光华说。

除了扶贫产品小散弱外,贫困地区的物流成本也是制约产品入市的痛点。虽然各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物流体系不断健全,但贫困地区远距离运输成本仍然偏高。华南地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说,农产品本身分量较重,距离远的话,物流成本肯定就很高。

半月谈记者注意到,不少贫困地区都在积极发展电商,通过现代科技给农业赋能。但一些扶贫干部认为,贫困户大都是老弱病残,用智能手机都有困难,通过电商大量销售产品难上加难。而且发展电商需要品牌宣传,这直接拦住了小散弱的贫困户。

开拓市场,抱团应对

产品能否卖出去,卖的价格是否合理,直接关乎贫困户收入,也关乎脱贫攻坚事业。基层干部认为,对扶贫产品的变现风险,应该做好预警,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西部地区一名基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建议,加大扶贫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投入,针对产业扶贫中的销售渠道问题,要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开拓大城市的消费潜力,将扶贫农产品更好销售出去。

对于小散贫困户,应引导支持抱团发展。王永源是一名80后农民,2008年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到福州市闽清县白中镇田中村先后承包了100多亩地种南瓜,开始了自己的农业梦。经过多年的摸索,他认准了适度规模的“微农”是最适合普通农户发展的模式,并在闽清县发起并推广“微农”模式。

所谓“微农”模式,即通过各个“微农”抱团,实现优质单品组织化、特色化、标准化生产,各环节市场化分工协作,逐渐形成区域品牌化。王永源说,近年来小农户抱团的“微农”模式获得了初步成功,目前已联动百余户“微农”抱团发展。

同时,还需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引导合作社发挥合作共赢的作用。不少合作社、基层电商负责人建议,引导流量大的电商平台积极对扶贫产品进行推广,在推广、销售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

来源:新华社 半月谈记者 李雄鹰 林超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防疫 国内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