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廖祥文:最大心愿是能活100岁

 2015-08-16 21:58  来源:

在镇雄县中心敬老院,有这样一位老人,虽然已年逾90,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还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自己能做的事坚持自己做,不愿给别人添麻烦。

“老人的身板挺直的,像他这个年纪的其他老人多数都已经驼背了。他走路也是一步是一步的,精神还好得很……”8月11日,镇雄县中心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这样介绍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的94岁老兵廖祥文。

在镇雄县中心敬老院见到廖祥文老人时,精神矍铄的他正在活动室玩耍。廖祥文是四川筠连人,20岁左右时被抓壮丁当了兵。

目前,廖祥文是镇雄县中心敬老院里年龄最大,也是唯一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他无亲无戚,孑然一身。去年7月8日,镇雄县中心敬老院联合县“小红帽”志愿者团队和乌蒙骑骏车友会为他举办了生日宴会活动,让老人的晚年不感到孤独和寂寞。今年7月,镇雄县“小红帽”公益协会的10余名志愿者来到镇雄县中心敬老院陪他过生日,并聆听他讲抗战故事。去年的生日宴会上,廖祥文还写了“亲情养老”四个大字送给镇雄县中心敬老院,以此表达他的心声。廖祥文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镇雄县中心敬老院安享晚年,终老一生。他说,希望自己能活100岁,自己的一生就能见证更多更有意义的日子,如抗战胜利70周年、遵义会议80周年、建党100周年……

廖祥文老人从军后,曾战斗在抗日前线,参加过忻口会战、枣庄战役等数次战斗。1947年2月,他投诚被整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1946年至1957年,他随同一野四军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宝鸡战役、口头镇战斗、西凤山战斗、康家河战斗、扶眉战役、兰州战役,抗美援朝又参加学堂战役、临津江战役和五音山战役等多次战役。

2009年前,廖祥文没有家,“跑江湖”四处漂泊了大半辈子。他说,1960年他转业回到四川筠连老家,后因极度贫困先到威信庙沟,1962年来到镇雄县罗坎镇并在一农家栖身,开始了15年的教书生涯。未教书前,廖祥文仅靠为他人写家谱、办杂事等维持生计。1964年至1966年,他曾给原四军首长习仲勋、张达志以及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写信反映情况,几位首长也一一回信作出批示,但其困难中因各种历史原因而未能得到解决。令廖祥文遗憾的是,如今这些弥足珍贵的信件已经遗失。

2009年,镇雄县第一批敬老院建成投用后,廖祥文以“五保老人”的身份随同几十名五保老人,住进了泼机中心敬老院。当年的重阳节,他在敬老院这个大“家庭”里开始了新的生活。从那时起,廖祥文不用再漂泊,不用再为衣食住行发愁。

廖祥文在敬老院里的生活既稳定又有规律,每天的吃饭时间相对固定,还顿顿有肉吃,饭后可以和大家一起打牌、下棋、聊天,过上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生活。前年底,他领到了1万多元的边远艰苦校点教师生活补助。这让他兴奋了好一阵子。2014年5月,廖祥文转到镇雄县中心敬老院。如今依旧“坐如钟,行如风”的他,仍然精神矍铄,腿脚灵活。

“生命在于运动!”在廖祥文看来,多活动、多运动才会有健康的身体。下棋可以让自己动脑筋思考,避免思维迟钝。他每天都坚持跑步、做健身操、练拳等锻炼身体,并养成早起的习惯,还抽空练习毛笔字,锻炼眼手的协调能力,逢年过节时敬老院里的对联大多出自老人之手。“在我们敬老院,除了院长,就只有廖老人家写的毛笔字最好了。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看,他活到100岁的心愿一定能够实现!”镇雄县中心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赞叹道。

通讯员 余秋霞 吴春阳 郎梦岚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