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重建:在涅槃中重生

 2017-07-07 14:37  来源:

◆记者 刘静涛

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从应急救援逐步转入到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要求,做好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国务院印发的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实现“户户安居、家家有业、乡乡提升、生态改善、设施改进、经济发展。”

2014年12月6日,省委书记李纪恒在深入鲁甸6.5级地震灾区检查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关乎113.8万名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灾区的长远发展,关乎全省工作大局,任务艰巨、影响深远、责任重大,一定要全力打好这场硬仗。

在鲁甸6.5级地震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陈豪强调,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打好恢复重建攻坚战,建设安全美丽新家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鲁甸6.5级地震恢复重建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随后,我市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挥部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指挥部的具体工作措施。市委书记刘建华要求,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变困难为机遇,抓重建促发展,全力以赴抓好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把地震灾区真正建设成为安全美丽新家园。会议明确,2015年春节前,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工程完成10%,2015年8月底前,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工程全面完成;2015年春节前,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全面完成,2016年年底前,完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各项恢复重建任务;2017年12月前,全面完成恢复重建各项任务。

我市各级各部门切实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切实转变作风,强化责任落实,继续发扬守望相助、生命至上、舍身忘己、公而忘私的抗震救灾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进取精神,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细化实施方案,抓好选址、规划、设计、地勘、报件审批等各项工作,研究确定建设方式,抓好建材、运输、土地等施工要素保障,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恢复重建,确保民房恢复重建、公共服务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治、生态建设等六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015年1月13日,光明村大凹村民小组的陶元宽和14户老乡搬出帐篷喜迁新居,成为龙头山镇地震以来第一批搬迁新居的群众。搬新家当天,陶元宽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庆贺。他说:“搬进新家,心里踏实了,往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截至2015年1月12日,昭通市民房恢复重建已开工53094户、占任务数的76.9%;竣工2418户、入住328户。56个民房集中安置点已有45个开始建设,春节前可实现3万户以上受灾群众搬入新居。

2015年1月12日,鲁甸县龙头山镇举行光明小学教学楼竣工仪式。这是鲁甸地震灾区第一个竣工的学校恢复重建项目,也是社会事业第一个竣工的恢复重建项目。

当前,各级干部群众和建设者们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搬新居全力以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市一定能真正打好恢复重建这场硬仗,把灾区建设得更安全更美丽,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姿态,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