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云南网关注】巧家县:“物质+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

 2025-11-21 09:14  来源:云南网

“以前一个人在家,做饭、打扫都费劲,现在社工和护工常来帮忙,还陪我拉家常,日子舒心多了。”近日,昭通市巧家县玉屏街道居民张大爷坐在窗明几净的家中,握着前来探访的社工的手,脸上满是笑容。这是巧家县创新“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与关怀的生动缩影。

据介绍,巧家县低保对象占比达15.47%,残疾人超2.2万人。过去,“送钱送物”的传统物质救助虽能解燃眉之急,却难以满足困难群众在生活照护、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如何打破传统救助局限,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更具实效,成为当地民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2023年3月,省、市民政调研组赴巧家调研时,县民政局提出的“物质+服务”试点构想得到充分认可。同年4月,巧家县被列为昭通市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物质+服务”试点;5月,试点工作在玉屏街道14个社区率先启动,一场以民生福祉为核心的救助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为确保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巧家县制定全县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构建起“基础保障层、风险防范层、发展促进层”3个层级,以及“服务场域、内容、周期、方向、方法”5个维度的服务体系,创建“巧能成事·家道小康”服务品牌,为改革创新筑牢坚实根基。

“我们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方式,组建4至5个需求调查小组,联合街道、社区开展入户走访,从生理、心理、经济等多维度评估救助对象需求,真正做到‘个别关怀,全面服务’。”巧家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白鹤滩街道,社工李敏为独居老人王奶奶整理需求评估表,“今年78岁,患有高血压,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子女在外务工,最需要的是生活照护和健康监测。”根据评估结果,王奶奶被纳入长期服务对象,每月可享受不少于25日60小时的照护服务。

针对低收入家庭中有劳动力但因照护家人无法就业的情况,巧家县探索提供替代照料服务,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玉屏街道居民刘女士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两个年幼孩子,因需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家庭生活困难。民政部门了解情况后,为其孩子提供托管服务,同时链接就业资源,帮助刘女士找到一份离家不远的工作,既解决了照护难题,又增加了家庭收入。

截至目前,巧家县累计支出服务类社会救助资金91.07万元,为198户236名长期服务对象提供服务16210人次45275.75小时,开展主题活动、小组工作等短期服务149场5849人次;整合链接社会慈善资源7.86万元,惠及救助对象706人次;带动30名服务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


来源:云南网  记者:沈迅  通讯员:张顺富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茶月秋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茶月秋
标签 >> 巧家 外媒看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