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印象昭通看振兴|大关县:科技赋能产业增效竹农增收

 2025-11-04 09:44  来源:云南网

眼下,昭通市大关县秋笋进入生产、销售旺季。当地企业通过科技赋能,引进液氮锁鲜技术,让深山鲜笋突破季节限制,实现了竹笋“四季常鲜”、企业增效益、竹农增收入。

在木杆镇的连片竹林里,竹农刚采收的方竹鲜笋正被送往村集体经济公司——云南竹一无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车间内,新引进的竹笋加工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数十名工人流水作业,将新鲜采收的秋笋进行清洗、杀青、脱衣、分拣、包装、速冻等工序,液氮罐释放出的白色雾气中,竹笋瞬间被锁住鲜嫩,在冻库储存,等待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

要让鲜笋保持刚采摘时的脆嫩口感,加工环节的把控至关重要。“为了保证竹笋原汁原味,我们主要把控好三个核心环节。”公司生产部经理王亮美介绍,通过清洗与杀青、保鲜库清水浸泡和液氮冷冻锁鲜三道工艺,锁住鲜度和脆度、保证鲜笋的口感与色泽,完成包装后立即送入冻库保存。

王亮美介绍,液氮冷冻技术还能在超低温环境下,让鲜笋细胞瞬间冻结,有效抑制微生物活动和酶的作用,最大限度保留鲜笋的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保质期在12个月以上,可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品尝到鲜美竹笋。

据介绍,当地带壳鲜笋的收购价约为每公斤4元,而经过液氮锁鲜处理后,带壳笋售价可达每吨14000元,脱壳笋达到每吨26000元。尽管加工过程中有约30%的损耗,且需依赖零下20℃的冷链运输,但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仍为企业与农户带来了可观收益。

“目前液氮锁鲜笋市场反响比较好,已收到订单200余吨,计划生产300余吨,产值接近800万元。”公司采购经理荣兴兵介绍,明年计划完成春笋600吨、秋笋400吨,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村民发展竹产业的信心。

竹产业让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我在厂里上班有两三年了,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我们家里面也有笋山,竹笋采收后就卖在这厂里。现在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公司员工阳英翠的话道出了众多农户的心声。

从竹笋锁鲜技术的突破,到市场订单的增加,再到农户收入的提升,液氮锁鲜技术成功打通了鲜笋从“深山特产”到“致富宝贝”的转化链条,竹产业已成为大关推进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来源:云南网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标签 >> 大关 振兴乡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