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21 13:46黄锦波,扎根镇雄县陇东小学26载,以校为家、以生为子,用坚守诠释教育初心。同时,她用淳朴善良的品格,不仅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轨迹,更向社会传递了无私大爱的正能量。她的善举超越了血缘的界限,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了人间最真挚的情怀。2021年,她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中国扶贫基金会与镇雄县人民政府联合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扎根山区,坚守教育初心
1998年7月,黄锦波从学校毕业后,来到母享镇最偏远的陇东小学任教。很快,黄锦波优异的教学成绩引起了上级教育部门的关注,被列入调往母享镇中心校的名单。这无疑是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然而,陇东小学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和他们得知老师要离开时流露出的不安与失落,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最终,她毅然放弃了调动机会。她深情地说:“我放不下我的学生,怕他们不适应新老师,怕影响他们的学业。”黄锦波老师用自己的职业选择为笔,以青春才华为墨,在这片最需要呵护的教育洼地上,书写着最动人的教育篇章。
怜子之心,毅然收留孤儿
2006年秋季,刚休完产假、身体尚未恢复的黄锦波,迎来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新学期开学时,她的班级转来一个令人揪心的孩子——小朱。这个孩子4岁时就失去了父母,因此错过了正常入学的年龄。10岁那年,母享镇人民政府将他接回故乡,暂时寄住在大姑家。然而,大姑家因抚养问题屡生争执。年幼的小朱,再一次面临被抛弃的命运。
每当走进教室,孩子那孤苦无助、黯然忧伤的眼神,就像针尖一样刺痛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在与家人慎重商量后,她毅然决定收留这个可怜的孩子。就这样,小朱终于又有了一个温暖的新家。
悉心呵护,助力孤儿成长
自此,师生的关系悄然蜕变,滋长出亲情的根须。小朱初入家门时怯懦自卑的模样,黄锦波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深知唯有纯粹的爱意才能融化那层坚冰。
于是,她温柔地告诉小朱:“幺儿,这里就是你的家,既然是自己的家,就要放松,不要拘束。”这话如同初春的阳光,让少年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日复一日,在灶火温情的映照下,在洗衣做饭的日常操持中,小朱慢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亲情生根发芽的最好证明。
智慧护航,穿越青春险滩
小朱升入中学后,一场青春期的叛逆风暴骤然席卷了这个“重组”之家。他一度沉迷玩乐导致成绩严重滑坡,面对处于特殊阶段的孩子,黄锦波老师只能以劝诫为主,同时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包容。
进入高中后,小朱萌生了走体育特长生的念头,黄锦波虽然经济拮据,但仍坚定地说:“你想练就好好练,要练出成绩来,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
当小朱终于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没有急于庆祝,而是转头对黄锦波说:“妈,学费不便宜,我假期去找活干,多少能帮你贴补点。”大学期间,小朱每个假期都坚持打工,帮助黄锦波减轻经济负担。
终成栋梁,彰显大爱力量
大学毕业后,当小朱准备报考公务员时,黄锦波主动化身陪考员。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朱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如今已正式工作的小朱,早已褪去少年时的青涩与怯懦。每逢节假日回家,他总会与黄锦波手挽手漫步街头。这份母子情在让别人羡慕的同时,也让黄锦波欣慰。
记者:杨杰 通讯员 向俊成 文/图
片头片尾合成: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