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19 21:469月17日至21日,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5)(以下简称“省文博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昭通参展的25家文化企业涵盖了非遗手工艺、特色农产品、文旅融合产品等,构建起非遗传承、农产创新与文旅融合交织的文化产业发展图景,尽显乌蒙文化的多元魅力。
非遗手工艺展品是昭通文化底蕴的直观表达
朱提银玲珑首饰的银制品尤为吸睛,其纹路细腻如流云,首饰光泽温润,延续着千年的采银铸艺传统。朱提银饰品,从耳环、手镯到吊坠、发簪,每一件首饰都是技艺与美学的融合,既是日常佩戴的饰品,更是可触摸的非遗载体。
几步之外,永善蜡染把蓝白“青花”制作成围巾、杯垫、衣裙与手包。错落排开的纹样,像一幅可披在身上的装饰画,被誉为“布艺青花瓷”的非遗技艺,在指尖与棉布间静静呼吸。近年来,永善县通过文创产品开发推动蜡染技艺市场化,服饰、抱枕、背包等蜡染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巧家马树红毡,这一巧夺天工的乌蒙山珍宝,不久前,才在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亮相。马树红毡以当地优质的“云南半细毛羊”天然半细纯羊毛为原料,传承独特制作技艺。纯手工的羊毛在车垫、毡包、毡褂、毡帽上开出热烈的红,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上千次擀压,把乌蒙山的游牧温度锁进每一根纤维。
特色农产品的创新展现产业升级活力
巧家县佰意佳食品有限公司的小碗红糖,古法柴火熬制的甜香中,藏着金沙江畔的农耕智慧。云南乙元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把一颗昭通苹果“吃干榨尽”带到省文博会,300ml小瓶装,配料只有水和浓缩苹果汁,采用低温锁鲜工艺保留果肉纤维与天然果香,0香精、0防腐剂,酸甜清爽,成为展区里的“人气饮品”。
“此次参展主推的就是这款用昭通苹果制作的原汁原味的苹果汁。昭通有可以喝的天麻,也有可以喝的苹果,我们将继续立足昭通本土农产品,以创新开发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农产品的形态与用途局限,实现农产品到消费品的升级。”云南乙元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人罗贵强说。
文旅融合勾勒出昭通文化产业发展新图景
文旅融合,本质是“用旅游的脚,走文化的路”——以自然景观为 “形”,以文化内涵为“神”。9月18日,在省文博会的展会上,大关县康养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携“绝壁天河·非遗原乡——出水堰红色文旅融合振兴项目”进行招商推介。
项目选址于昭通大关黄莲河瀑布景区,既有承载红色记忆、能引发情感共鸣的绝壁天河红色史诗,也有大关黄连河瀑布的磅礴水景、“白象洞”的奇幻地貌,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同时,项目还融入当地特色工艺,可形成“游览+体验+消费”的闭环,构建“文化赋能旅游、旅游反哺文化、产业带动民生” 的发展图景。
当天,彝良小草坝旅游开发公司与安然公益就在建的彝良县小草坝研学基地进行了现场签约。
从非遗手作到文创新品,从农产升级到文旅联动,这场文博之约中,昭通正以多元产业形态,让乌蒙文化在创新中绵延生长。
记者:苏秀 杨金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