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数字屏障护江河安澜

 2025-09-18 10:48  来源:人民网

“数字孪生水利不是简单的数字复刻,而是打造一个能监测、会分析、可预报的‘虚拟水利系统’。”浙江省水利厅厅长李锐举例,以水库为例,数字孪生体不仅能同步水位、库容等实时数据,还能给出汛期暴雨、干旱缺水等场景下的调度方案,为防洪调度、供水保障提供科学依据。今年6月,梅雨叠加台风“蝴蝶”,钱塘江中上游出现强降雨,浙江省提前24小时准确预报兰溪洪峰流量,为富春江、分水江等水库错峰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变幻莫测的水沙条件,如同一道复杂的考题,要精准解题离不开强大的“智慧大脑”。

“我们统筹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测雨雷达、‘智能石头’,利用光电测沙仪等监测设备及水沙动力学、水工程调度模型,动态监测调控水库排沙与下游水沙变化情况,精准预测工程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河势演变趋势,迭代优化调度方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祖雷鸣介绍,根据数字孪生小浪底系统推演结果,此次调水调沙预计下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可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有效冲刷,为河道减淤和提升行洪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如果说数字孪生是水利工程的“智慧大脑”,感知网络便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神经末梢”。“以前山洪预警要等30分钟,现在15分钟就能精准推送,为群众转移抢出宝贵时间。”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副主任童增来介绍,提升预警时效,核心在于加快数据采集传输速度。这些年,浙江对69个山洪灾害防治县的1.15万个重点村落逐一摸排,升级改造水文测站遥测终端,基本实现“镇镇有水位、村村有雨量”。

建设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是实现“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涵盖31颗遥感卫星、100多部测雨雷达、4800多架无人机、13.3万处地面水文报汛站、30多万处工程安全监测点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


来源:人民网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