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假日生活|罗甸村转型记——生态修复搭台,乡村旅游唱戏

 2025-09-12 10:1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赤水河流域治理后,罗甸河畔旅游火爆,一年四季都是旺季!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约100人,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上千人!”镇雄县大湾镇罗甸村村民郭友群自豪地说。作为当地农家乐经营者,他的经历正是罗甸村借生态治理实现旅游发展的生动写照。

如今,罗甸村在赤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中实现了华丽转身。笔者行走在罗甸河畔,满山翠绿,民居掩映林中;新建的生态步道与廊道分布其间,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便捷通道;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倏忽而过,令人心旷神怡。

“流域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还推动了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罗甸村党委书记陈坤介绍,该村锚定“旅游富民”目标,一方面加大宣传推广,另一方面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扶持开办农家乐和民宿。村里还举办了苗族花山节,以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吸引游客。

“我们村有2250亩枇杷、400亩李子、300亩脆柿,一年四季都能让游客体验赏花摘果的乐趣。”陈坤说,这种“生态+农业”融合模式大大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

游客来罗甸村,春天赏李花、摘枇杷,夏天避暑觅凉,秋天赏金色大地,冬天观枇杷花海。看准商机的郭友群,在农家乐红火后又开了3家民宿,共有20个房间,今年已接待川渝等地游客2600人次。

“生态步道建好后,来玩的人越来越多,光我家每年就要接待游客3万人次!”另一家农家乐经营者王连群笑着说。她家配备了15个烧烤棚和15张餐桌,单次最多可接待300人就餐。

如今,罗甸村已有4家农家乐、12家民宿,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的全方位需求。大湾镇文化站站长表示,去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下一步将继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通讯员:碎金 张波 文/图

一审:罗 丹  一校:碎 金  二审:马 丽
二校:龙 萍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碎 金  二审:马 丽
二校:龙 萍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