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2025-08-07 18:08盛夏时节,昭通市巧家县东坪镇的山野间绿意盎然,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这片曾深藏于乌蒙山区的土地,正以中药材种植为笔,描绘着富民兴业的新图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东坪镇探索出一条“引企业、建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径,让不起眼的“山草”逐渐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找准路径方能精准发力。2024年,依托当地高海拔地理优势,东坪镇将中药材作为产业转型突破口,通过在外人才回引政策,成功引入巧家颐药天成种植有限公司和国凯农业有限公司,率先在威宁村、岳坪村规模化种植党参,迈出了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
“我们公司去年在东坪镇培育党参苗150亩,移栽700亩,预计今年11月底采收,每亩纯收益约5000元。”巧家颐药天成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窦孝欢介绍,目前已与多家药材收购商达成合作,销路有保障,基地日均用工量保持在100人左右。
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为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东坪镇创新推行“企业+集体+农户”三方合作模式:企业专注技术管理和市场销售,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和用工协调,农户通过“租金+薪金”实现双增收。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既保障了企业稳定发展,又确保了群众持续受益。
在良性循环带动下,东坪镇中药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党参、黄精、白及等中药材2000余亩,其中党参育苗450亩。按计划,今年11月党参种植面积将扩至2000亩。
产业兴则就业旺。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中药材产业已带动14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累计用工1.2万人次,发放劳务工资110万元。“从3月份开始在这里务工,每天10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很满意。”岳坪村村民高顺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稳定的就业不仅鼓了村民腰包,更激发了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务工群众在获得报酬的同时,也掌握了种植技术,为产业后续发展储备了人才。这种良性互动进一步坚定了企业投资信心。
着眼长远发展,东坪镇正谋划延伸产业链条,规划建设中药材育苗基地和初加工基地,推动产业从种植向清洗、切片、烘干等环节延伸,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一株株中草药在东坪的青山沃土中扎根生长,既激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又串起了富民产业链。这把以生态为底、产业为媒的“金钥匙”,正开启乡村振兴的致富之门,让群众在药香馥郁的小康路上行稳致远。